雷公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研究现状 |
| |
作者姓名: | 李玉洁 王强状 郑晓俊 |
| |
作者单位: |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西太原,030001 |
| |
摘 要: |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Hook为卫茅科植物,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又名黄藤、黄藤木、黄腊藤、断肠草等,同属植物尚有昆明山海棠T.Hypoglaucum (levl.) Hukeda、黑蔓T.Regelii Sprague et Takeda (又称东北雷公藤)[1].其有效成分有雷公藤内酯、霉酚内酯(TN)、雷公藤新碱、雷公藤春碱、雷公藤甲素、雷公藤醋酸乙酯等,广泛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A)、肾小球肾炎、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类皮肤病及癌症的治疗中,其中治疗RA的总有效率达87.6%~95.3%[2].研究表明,雷公藤治疗RA是多种成分、通过多种途径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就近年来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
关 键 词: | 雷公藤 类风湿性关节炎 |
文章编号: | 1008-049X(2004)08-0639-03 |
修稿时间: | 2003-11-06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药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药师》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