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血管腔内介入术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研究 |
| |
作者姓名: | 曾维斌 陈日玉 黎静娴 张月 蔡仁端 陈健龙 |
| |
作者单位: | 海南省人民医院 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放射科介入室,海南海口 570311;海南省人民医院 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神经外科,海南海口 570311 |
| |
基金项目: | 海南省临床医学中心建设资助项目;海南省卫生健康行业科研项目(22A200021) |
| |
摘 要: |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腔内介入术后患者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35例经血管腔内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创伤后成长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分别评测患者的创伤后成长、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通过单因素分析、Pearson相关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不同家庭经济情况、文化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患者的创伤后成长(PTG)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创伤后成长量表各个维度及总分与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呈正相关(r>0,P<0.05),与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中的面对分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P<0.05),而与回避和屈服分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0,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社会支持量表总分、面对正向影响患者创伤后成长,日常生活能力、屈服、回避负向影响患者创伤后成长(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血管腔内介入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得分较低。通过增加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可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
|
关 键 词: | 颅内动脉瘤 创伤后成长 社会支持 血管腔内介入 应对方式 |
修稿时间: | 2023-08-09 |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医药导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医药导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