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谭云芳,卓超.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5(12).
作者姓名:谭云芳  卓超
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510120
摘    要:鲍曼不动杆菌常被发现广泛存在于水、土壤等自然界中。但是,该菌也可在健康人群中的某些部位被发现,如皮肤、咽喉及呼吸道分泌物[1]。鲍曼不动杆菌为条件致病菌,当宿主免疫力下降时可引起机会性感染。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逐渐成为院内感染常见的致病菌而引起广泛关注。据2013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网数据显示,我国主要地区16所教学医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占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的14.63%,仅次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2-3]。由于鲍曼不动杆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而且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快速获得耐药性的能力,因而极易造成院内的播散流行,现已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体[4-5]。碳青霉烯类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重要抗生素之一。但是,近年来由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报道逐渐增多。其呈现多药耐药、易暴发流行、治疗困难和病死率高等特点已成为临床医生共同面对的难题。因此,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 CRAB)耐药机制及其相关感染的治疗策略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就CRAB的流行病学、耐药机制、临床特点和治疗进行总结分析,为作进一步防控提供对策,以减少其广泛传播。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