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经颅电刺激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陈昌成,洪文军,王四中,路翰娜,赵智勇,白钟飞,林起湘,刘斐雯,唐朝正.经颅电刺激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杂志,2022,44(8):754-760.
作者姓名:陈昌成  洪文军  王四中  路翰娜  赵智勇  白钟飞  林起湘  刘斐雯  唐朝正
作者单位:青田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丽水 323900;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康复医学科,南京 210008;新西兰达尼丁奥塔哥大学物理治疗学院,达尼丁 9054;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精神科学系神经调控实验室,香港特别行政区 999077;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广州 510370;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07;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上海 201619;美国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系,亚特兰大 30329;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成都 610021;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北京 10008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02378);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GF19H27000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0M671726)
摘    要:脑卒中作为我国成人死亡和致残的首位病因,降低其致残率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急需探索康复治疗新技术破解脑卒中带来的沉重负担。经颅电刺激技术通过非侵入性的直流、交流、脉冲、随机电刺激等调节皮质兴奋性和节律特性,是调控人脑可塑性的前沿研究热点。经颅电刺激主要包括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经颅脉冲电刺激(tPCS)和经颅随机噪声刺激(tRNS),且刺激参数及个体间差异是影响其疗效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从经颅电刺激技术的作用特点、神经生理机制、临床研究证据及应用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等4个方面系统性地介绍了该技术在脑卒中后功能障碍康复中的研究进展。本次文献回顾发现,绝大部分证据(7个系统性评价和1个临床指南)均支持tDCS对脑卒中后运动、认知及言语等功能障碍的康复有益,但tACS、tPCS和tRNS尚处于无法确认其康复疗效的探索性研究阶段。展望未来,该领域急需基于精准的“患者个体画像”以及最优刺激参数和靶点开展国际多中心循证研究,以明确这项技术的康复获益及适宜的应用对象。

关 键 词:脑卒中康复    非侵入性神经调控    经颅电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    经颅交流电刺激    经颅脉冲电刺激    经颅随机噪声刺激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物理医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物理医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