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下瘀血汤及其组分对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干预作用
引用本文:张定棋,杨海琳,徐莹,陈高峰,陈佳美,慕永平,张华,刘平,刘伟.下瘀血汤及其组分对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干预作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1):41-49, 54.
作者姓名:张定棋  杨海琳  徐莹  陈高峰  陈佳美  慕永平  张华  刘平  刘伟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研究所,肝肾疾病病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实验室上海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研究所,肝肾疾病病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实验室上海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上海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研究所,肝肾疾病病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实验室上海201203;江西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703681,81530101,82004162);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20S21902600);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资助项目(17YF1419800,20YF144950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0M681367);江西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TCM-202008)
摘    要:目的:探讨下瘀血汤及其组分对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治疗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4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下瘀血汤全方组(3.03 g/kg)、下瘀血汤组分组(乙酸乙酯部位萃取液,0.65 g/kg)及吡格列酮组(10 mg/kg),每组8只。对照组小鼠给予蛋氨酸-胆碱充分(MCS)饲料,其他组小鼠给予MCD饲料诱导NASH模型,连续6周。造模第4周起,各药物组灌胃给予相应药液,连续3周。末次给药后,收集肝组织,分离血清。试剂盒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以及肝组织三酰甘油(TG)含量。HE染色和油红O染色分别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及脂滴沉积。PCR检测肝组织脂质代谢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1、Dgat2、脂滴包被蛋白2(PLIN2)、诱导细胞凋亡的DFF45样效应因子C(CIDEC)、白细胞分化抗原簇36(CD36)、脂肪酸转运蛋白3(FATP3)、脂酰辅酶A氧化酶(ACO)、长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LCAD)]、炎症F4/80、CD11b、CD11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ECAM-1/CD31)、CD34、内皮糖蛋白(ENG/CD105)、E-选择素(E-sele)、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及肝脏TG含量显著增加(P0.05,P0.01);HE染色发现,模型组小鼠肝组织可见肝细胞脂肪变,大量脂肪空泡,肝细胞气球样变以及炎症细胞浸润,且NAS积分4分;油红O染色发现,模型组小鼠肝细胞内有大量红色脂滴沉积。与模型组相比,下瘀血汤组分组小鼠血清ALT水平显著下降(P0.05),下瘀血汤全方组及组分组小鼠血清AST水平及肝组织TG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两组肝组织脂肪变、炎症浸润以及脂滴沉积明显改善,且NAS积分和油红O染色阳性表达面积占比均显著降低(P0.01)。组分组ALT和AST水平、全方组AST水平较吡格列酮组明显降低(P0.05,P0.01)。(2)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组织脂质代谢相关基因Dgat1、PLIN2、CIDEC、CD36、FATP3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ACO与LCAD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炎症相关基因F4/80、CD11b、CD11c、TNF-α及TGF-β的mRNA表达,以及血管新生相关基因VEGF、VEGFR2、vWF、CD31、CD34、E-sele、VCAM的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脂质代谢方面,下瘀血汤全方组与组分组Dgat1、Dgat2、PLIN2、CIDEC、CD36及FATP3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LCAD的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下瘀血汤全方组ACO mRNA表达亦明显升高(P0.01);炎症方面,下瘀血汤全方组及组分组F4/80、CD11b、CD11c及TNF-α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组分组TGF-β mRNA表达亦明显下调(P0.01);血管新生方面,下瘀血汤全方组及组分组VEGF、VEGFR2、vWF、CD31、CD34、E-sele、VCAM、CD105的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下瘀血汤及其乙酸乙酯部位组分可有效治疗MCD诱导的小鼠NASH,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肝脏脂质代谢、炎症反应及血管新生有关。

关 键 词:下瘀血汤  活性部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脂质代谢  炎症反应  血管新生  小鼠
收稿时间:2020/10/29 0:00:00
修稿时间:2020/11/28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