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AIDS患者二线抗病毒治疗后发生免疫重建不良及影响因素研究 |
| |
作者姓名: | 王东利 艾艳珂 袁君 马秀霞 郭会军 许前磊 金艳涛 |
| |
作者单位: | 1.450046 河南省郑州市,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100700 北京市,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3.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艾滋病临床研究中心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1803953);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72102310199); 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2017ZY2016,2018JDZX030); 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中医学学科建设项目(STG-ZYX06-202147) |
| |
摘 要: | 背景 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为基础的HIV/AIDS二线抗病毒治疗方案在我国已实施10余年,但有关HIV/AIDS患者接受二线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不良(INR)的研究较少。目的 了解HIV/AIDS患者更换二线抗病毒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后INR的发生率,探究发生INR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和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更换为二线抗病毒治疗方案且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HIV/AIDS患者3 016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二线抗病毒治疗后3年内的随访资料,根据随访数据计算HIV/AIDS患者INR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INR的影响因素。结果 HIV/AIDS患者二线抗病毒治疗后满1、2、3年INR发生率分别为42.34%(774/1 828)、32.31%(608/1 882)和24.11%(421/1 7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女:OR=0.60,95%CI(0.49,0.73)〕、基线CD<...
|
关 键 词: | 艾滋病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二线抗病毒治疗 免疫重建不良 发生率 影响因素分析 |
收稿时间: | 2022-06-06 |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全科医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全科医学》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