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不同病因首次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的关系
引用本文:余传庆,张梅,朱蕾,余亮. 不同病因首次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的关系[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 36(13): 1-5
作者姓名:余传庆  张梅  朱蕾  余亮
作者单位:232007,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基金项目:安徽省2008年度科研计划
摘    要:
目的 研究不同病因首次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10例,动态监测入院7d内的血压.采用Barthel指数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联合评估患者脑卒中预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 400例,心源性栓塞型(CE) 160例,小动脉病变闭塞型(SAO) 150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不同病因学分型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各病因学分型入院时血压和急性期平均血压与预后均呈U型曲线关系.LAA和CE以入院时收缩压在140~ 159 mm Hg(1 mm Hg=0.133 kPa)和舒张压在90~ 99 mm Hg预后最佳,SAO以入院时平均血压在130/95 mm Hg左右时预后最佳,各病因学分形入院时平均血压在150/95 mm Hg左右时患者预后不良率最低;LAA和CE以入院7d内平均收缩压在120~159 mm Hg和舒张压在80~99 mm Hg预后较好,SAO以入院7d内平均血压维持在140/90 mm Hg左右时预后良好率最高,各病因学分型入院7d内平均血压在140/90 mm Hg左右时预后最佳.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入院24h内血压下降水平过大、入院7d内病情加重、急性期出现并发症及入院时NIHSS评分皆为LAA和CE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急性期降压治疗为其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影响SAO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急性期出现并发症.结论 各病因学分型入院时血压和急性期平均血压与预后均呈U型曲线关系.血压过高或过低者预后均较差.对于LAA和CE患者,入院24h内血压下降水平过大、入院7d内病情加重、急性期出现并发症、入院时NIHSS评分皆为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 键 词:卒中  脑缺血  血压  预后

Relationship between acute blood pressure and prognosis in different subtypes of first ischemic stroke
YU Chuan-qing , ZHANG Mei , ZHU Lei , YU Liang. Relationship between acute blood pressure and prognosis in different subtypes of first ischemic stroke[J]. Chinese Journal of Postgraduates of Medicine, 2013, 36(13): 1-5
Authors:YU Chuan-qing    ZHANG Mei    ZHU Lei    YU Liang
Abstract:
Keywords:Stroke  Brain ischemia  Blood pressure  Prognosi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