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比较观察研究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与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为微型钛板组16例,对照组为传统单开门组1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症状改善情况JOA评分,末次随访术后椎板开门角度,术后测量颈椎曲度(颈椎侧位X线片上C2与C7椎体后壁切线之间夹角)的改变,以及轴性症状发生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情况。[结果]经术后6个月2年的随访,微型钛板固定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60.5%±17.0%,传统单开门组为58.2%±9.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型钛板固定组末次随访时椎板开门角度为(42.3±3.5)°,传统单开门组为(39.5±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型钛板固定组术后6个月颈椎曲度为(18.5±4.8)°,与术前(18.2±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单开门组术后6个月颈椎曲度为(16.9±5.6)°,与术前(19.5±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型钛板固定组术后6个月轴性症状发生率为4/16,明显低于传统单开门组的9/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1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结论]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和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术均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但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更有效防止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再关门,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和颈椎曲度的丢失,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理想手术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