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联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上肢功能的疗效
作者姓名:谢敏  王梦寰  耿宝峰  江钟立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康复医学科,南京 211111;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康复医学科,南京 211111;2.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南京 210029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0YFC2008505)
摘    要:目的:研究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联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5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3例,对照组12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增加上肢机器人、手功能机器人、治疗性作业活动等作业治疗技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aVNS)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2组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及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激活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2组FMA-UE、ARAT、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FMA-UE、ARAT、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FSS评分治疗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MEP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P<0.05),且观察组MEP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0.05),2组MEP波幅治疗前后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感觉运动皮层和前额叶皮层被显著激活(PFDR<0.05)。结论:作业治疗可以改善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taVNS联合作业治疗能更好地激活大脑感觉与运动皮层,促进大脑功能重组。

关 键 词:脑卒中  作业治疗  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  上肢运动功能  运动诱发电位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康复》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康复》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