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的制萎扶胃丸干预胃癌前病变机制研究
作者姓名:豆鹏程  火明刚  宋瑞平  左娇娇  袁学玲  舒劲
作者单位: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30;2.重庆工程学院,重庆 400000;3.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060860);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JR7RA588);2023年度甘肃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
摘    要: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及动物实验探究制萎扶胃丸干预胃癌前病变 (PLGC) 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 (TCMSP) 及相关文献筛选制萎扶胃丸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利用 GeneCards 数据库筛选胃癌前病变疾病靶点,二者的交集靶点即为制萎扶胃丸治疗胃癌前病变的潜在作用靶点;使用 Cytoscape 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STRING 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然后筛选关键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使用 DAVID 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 (GO) 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 富集分析;采用 AutoDockTools 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 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 (MNNG) 为主的五因素复合法进行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复制,采用 HE 染色法检测胃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 法检测胃组织 PI3K、AKT、TNF-α、IL-6、Caspase-3 蛋白表达。结果 共获得制萎扶胃丸活性成分 258 种及对应靶点 325 个,疾病靶点 1 294 个,二者交集靶点 (潜在作用靶点) 139 个。筛选出关键活性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β-谷甾醇等,关键靶点 AKT1、CASP3、IL-6、TNF 等。分析得到GO 相关条目 950 条,KEGG 相关通路 177 条,主要涉及 PI3K/AKT、MAPK、IL-17、TNF 及细胞凋亡等通路。分子对接显示,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β-谷甾醇与 AKT1、TP53、CASP3、IL-6、TNF 等度值前 10 位关键靶点具有较好结合活性和稳定性。动物实验验证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制萎扶胃丸组大鼠胃组织病理形态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该组大鼠胃组织中 PI3K、p-PI3K、AKT、p-AKT、TNF-α、IL-6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P<0.05,P<0.01) ,Caspase-3 蛋白表达明显升高 (P<0.01) 。结论 制萎扶胃丸治疗胃癌前病变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征,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凋亡发挥干预作用,可能与调控 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关 键 词:制萎扶胃丸  胃癌前病变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实验验证  PI3K/AKT 信号通路  大鼠
点击此处可从《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