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再粘接方法对托槽粘接效果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牛建华 孙坚 张晏平 洪瑾 |
| |
作者单位: | 1. 上海市黄浦区第二牙病防治所,上海,200020 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200011 |
| |
基金项目: |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生物医药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
| |
摘 要: | 目的评价托槽再粘接过程中酸蚀对再粘接效果的影响,比较传统两步法和自酸蚀一步法对再粘接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40颗由于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的上颌第二前磨牙,随机分成4组。分别运用传统两步法(组1和组2)和自酸蚀一步法(组3和组4)进行首次托槽粘接。然后再去托槽,进行牙面处理,各组分别用相同的粘接剂重新粘接,其中组2和组4粘接前无酸蚀。再粘接后24h,对40颗牙进行剪切粘接强度(SBS)以及粘接剂剩余指数(ARI)的检测,并在扫描电镜下对牙釉质面进行观察。结果按组1-组4的顺序,其平均SBS值分别为14.18、6.57、11.90和5.91 MPa。其中组1与组2、组3与组4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1与组3、组2与组4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RI指数在组1与组2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扫描电镜照片显示:组1与组2的釉质面上有大面积以及较深的沟裂;组3与组4釉质上有相对较浅的小凹。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①再粘接过程中未经酸蚀也可获得临床所需的粘接强度,且牙釉质面比再次酸蚀者破坏范围相对较小;②传统两步法与自酸蚀一步法所获的托槽再粘接强度以及粘接剂剩余指数无明显差异。
|
关 键 词: | 牙齿粘接 托槽 酸蚀 粘接强度 |
收稿时间: | 2012-10-28 |
修稿时间: | 2012-11-19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口腔材料器械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口腔材料器械杂志》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