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患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56例临床分析 |
| |
作者姓名: | 杜勇 胡颖 邹庆玲 梁华 沈汉超 |
| |
作者单位: | 310009,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 |
| |
摘 要: | 目的探讨膜性肾病患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分析56例膜性肾病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对比伴FSGS改变组与无FSGS病变组(IGMN组)在临床表现、病理改变以及预后间的差异。结果13例伴FSGS样改变组确诊时高血压发生率为69.2%,较IGMN组的32.6%差异有显著性(χ2=5.547,P=0.019);尽管2组间肾病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但FSGS组蛋白尿水平较IGMN组显著增高[(9.14±4.34)g/24h、(7.43±3.9)g/24h,P<0.05],2组血肌酐水平及镜下血尿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FSGS组肾小球指数为2.34±1.23,间质指数为2.12±0.98,间质纤维化发生率分布为84.6%,较IGMN组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Kaplan-Meier分析显示2组肾脏存活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膜性肾病患者常常伴有FSGS样改变,其高血压发生率高,蛋白尿水平高,病理损害更严重,肾存活率低。
|
关 键 词: | 原发性膜性肾病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预后 |
修稿时间: | 2006-09-19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