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2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452篇
内科学   81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888篇
预防医学   17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32篇
  1篇
中国医学   3102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230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404篇
  2013年   370篇
  2012年   368篇
  2011年   381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4篇
  198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及隔姜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探讨艾灸对CAG相关癌前病变外周血DNA甲基化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收治的CAG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隔药饼灸组和隔姜灸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均选取中脘、气海、双侧足三里、双侧内关穴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光镜下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并选取每组治疗前后患者全血样本各2例,采用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观察外周血DNA甲基化位点和甲基化状态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隔药饼灸组胃脘疼痛、食欲减退症状积分低于隔姜灸组(均P<0.01),隔姜灸组烧心、反胃症状积分低于隔药饼灸组(均P<0.01);隔药饼灸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88%,隔姜灸组为78.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胃黏膜的萎缩、肠化病变程度及隔药饼灸组的炎症程度有明显改善(P<0.05)。隔药饼灸组胃镜病理总体有效率82.14%,隔姜灸组总体有效率69.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G序列环境下,治疗前后隔药饼灸组共有176个差异甲基化基因,隔姜灸组有652个差异甲基化基因。隔药饼灸组治疗前后差异甲基化区域(DMR)锚定启动子区域相关基因涉及的KEGG通路包括cAMP、AMPK和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等,隔姜灸组涉及的KEGG通路包括mTOR和HIF-1信号通路、代谢通路、细胞凋亡等。结论:隔药饼灸和隔姜灸可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等病理状态;隔药饼灸在改善患者胃脘疼痛、食欲减退症状更具优势,而隔姜灸在改善患者烧心、反胃症状更优。艾灸能影响CAG患者外周血全基因组DMR的DNA甲基化水平,这可能是艾灸对CAG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艾灸治疗寒湿闭阻型腰痛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搜集有关艾灸治疗寒湿闭阻型腰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检索的截止日期为2020年3月10日.将筛选出的文献由2名专业从事系统评价的专家进行评价,按照纳入标准将提取出的数据采用Rev-Man 5.3进行分析.结果:符合本研究共8个RCT,有646例病人.相关结果分析认为:治疗组的艾灸方案可显著提高寒湿闭阻型腰痛治疗的总有效率[OR=2.97,95%CI(1.81,4.90),P<0.0001,I2=25%];改善疼痛视觉模拟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SMD=-0.72,95%CI(-0.90,-0.53),P<0.00001,I2=64%]、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SMD=1.40,95%CI(1.05,1.75),P<0.00001,I2=0%]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SMD=-4.44,95%CI(-5.20,-3.69),P<0.00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根据目前有限的研究证据证实,在寒湿闭阻型腰痛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艾灸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人症状,无明显副作用.但受限于纳入文献的质量,本研究尚需要更多高质量的多中心RCT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3.
克罗恩病(CD)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肠道系统炎症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肠壁组织的慢性炎症损伤.目前药物疗效欠佳、副作用明显,艾灸能辅助药物控制CD患者病情,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本文针对艾灸治疗CD的现代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沈晓敏  姚芳园  沈贤新  黄婷  徐璟  郑芸 《新中医》2021,53(5):175-178
目的:研究儿童生长贴联合艾灸、运动操及饮食习惯调整相结合的方式对儿童身高改善的影响。方法:纳入身高偏矮患儿5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儿童生长贴联合艾灸、运动操与饮食习惯调整)与对照组(饮食指导)各29例,比较血清指标、身高增值与生长速度、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结果:2组干预3个月的身高增值与生长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身高增值与生长速度高(P<0.05)。2组干预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IGFBP-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IGF-1与IGFBP-3水平均更高(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31%,研究组为96.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甲状腺素低下、水肿与头疼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更低(P<0.05)。结论:对身高偏矮患儿采用儿童生长贴联合艾灸、运动操及饮食习惯调整相结合的方式治疗能提高身高增值与生长速度,提高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艾灸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模型大鼠IL-1β、IL-10和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IBS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实验4组.测定结肠转运功能、小肠推进率、Elisa法检测血浆IL-1β、IL-10和CGRP的表达.结果 与实验1组比较,实验2组、实验3组、实验4组大鼠的玻璃小球排出时间显著减少(P<0.01)、小肠推进率显著增加(P<0.01);与实验2组比较,实验3组、实验4组的排出时间显著增加(P<0.01)、小肠推进率显著减少(P<0.01);实验3组和实验4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1组比较,IL-1β和CGRP的表达在实验2组显著上升,IL-10的表达下降(P<0.01);与实验2组比较,实验3组和实验4组的IL-1β和CGRP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IL-10的表达显著上升(P<0.01).结论 艾灸通过调节炎症因子IL-1β、IL-10和CGRP的表达,降低小肠推进率,从而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病患者经温经活血汤联合艾灸治疗的临床获益,主要观察患者子宫体积与动脉血流所受影响,以指导未来子宫腺肌病的中医治疗。方法70例中年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艾灸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温经活血汤联合艾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检测并比较两组子宫体积、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各时点,评价并比较两组痛经积分、月经量积分;各时点,检测两组抗内膜抗体(EMAb)及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25阳性率并对比。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子宫体积小于对照组,子宫动脉R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痛经积分及月经量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EMAb及CA125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经活血汤联合艾灸治疗子宫腺肌病获益高,更利于缩小患者子宫体积、帮助子宫动脉血流恢复,患者月经量改善、痛经症状缓解、子宫腺肌病变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艾灸疗法对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血BNP和CA125的影响。方法:观察100例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为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艾灸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的心功能变化、中医症状变化、血BNP及CA125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在心功能改善方面,观察组有效率92%,优于对照组的88%(P<0.05);在中医症状改善方面,观察组有效率96%,优于对照组的90%(P<0.05);观察组的CA125水平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BN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且在心功能Ⅱ-Ⅲ级的患者中,观察组治疗后的BNP水平更低(P<0.05)。结论:中医艾灸是较好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心功能、降低BNP与CA125水平,对心功能Ⅱ-Ⅲ级的患者疗效尤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UHPLC-Q-TOF-MS代谢组学探讨艾灸关元穴对老年大鼠肾代谢物的影响,进而为艾灸关元穴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将8月龄SD雄性大鼠设为成年对照组(8只),21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老年对照组(8只)、老年金匮肾气丸组(7只)、老年艾灸组(8只)。老年金匮肾气丸组每日按体重给药,老年艾灸组每日艾灸关元穴15 min,均每周5天。实验持续13周后检测大鼠肾组织线粒体呼吸耗氧速率、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以及血清肾功能指标,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结合UHPLC-Q-TOF-MS技术对大鼠的肾组织进行代谢轮廓分析,筛选代谢差异物并进行鉴定。结果 与老年对照组比较,老年艾灸组大鼠肾线粒体的呼吸耗氧速率和SDH酶的活力显著提高(P<0.01)。代谢组学结果显示,肾组织中筛选出13个共同差异化合物,分别是丁酸十二烷基酯、亚油酰胺、5-甲基四氢叶酸、PC(16∶0/22∶5(7Z,10Z,13Z,16Z,19Z))、6,8-二羟基嘌呤、1,2,3-丙烷三羧酸、3-(4-甲氧基苯基)-2-氧代丙酸、吲哚-3-乙酰甘氨酸、亚麻油酸、9,10-环氧十八烷酸、二十二碳五烯酸(22n-6)、牛磺胆酸、LysoPS (18∶0/0∶0)。结论 艾灸关元穴可通过调控老年大鼠的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亚油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来调节肾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灸对帕金森病(PD)小鼠中脑黑质部白细胞介素-17受体A/核因子κB(IL-17RA/NF-κB)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改善PD症状的可能机制。方法:无特定病原体(SPF)级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针刺艾灸组和雷沙吉兰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腹腔注射建立PD动物模型,模型组不治疗,仅作抓取固定;针刺组针刺百会、阳陵泉穴;针刺艾灸组在针刺组基础上艾灸关元穴;雷沙吉兰组给予雷沙吉兰溶液灌胃。观测各组小鼠总体转棒评分(ORP),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各组小鼠中脑黑质部酪氨酸羟化酶(TH)和α-突触核蛋白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黑质致密部白细胞介素-17(IL-17)受体A及下游分子表达状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ORP评分和TH表达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针刺艾灸组ORP评分和TH表达量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黑质α-突触核蛋白荧光强度显著增高(P<0.05);模型组小鼠黑质p-核因子κB抑制剂α(IκBα)表达和p-IκBα/IκBα比值显著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针刺艾灸组与雷沙吉兰组α-突触核蛋白免疫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5);针刺艾灸组小鼠黑质IL-17受体A表达显著降低(P<0.05);针刺组、针刺艾灸组与雷沙吉兰组p-IκBα表达和p-IκBα/IκBα比值显著下调。结论:针刺组和针刺艾灸组均可改善PD模型小鼠转棒活动能力,可保护黑质TH阳性神经元,抑制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调节IL-17受体通路,尤其是IκBα的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偏头痛寒凝血瘀挟风证的疗效及特点,为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有效的方法和实证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2月符合偏头痛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头痛"寒凝血瘀挟风证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热敏灸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艾灸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头痛评分、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最长持续时间、头痛伴随症状积分和止痛药服用情况及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4周及停止治疗4周后,治疗组头痛评分、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最长持续时间和头痛伴随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止痛药停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1次治疗后1 h即刻头痛评分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和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结合针刺疗法能明显缓解患者头痛发作时的症状(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及头痛发作次数,减少止痛药的服用量,缓解头痛伴随症状。热敏灸结合针刺疗法可以有效治疗偏头痛寒凝血瘀挟风证,对头痛主要症状、伴随症状及中医证候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有较好的即时镇痛效应和可靠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