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补中益气汤为"甘温除大热"之代表方剂."甘温除大热"是用甘温之剂治疗发热的一种方法.甘温之剂治疗发热主要指"气虚发热"和或"阳虚发热",其代表方为补中益气汤. 李东垣在<内经>"劳者温之"和<金匮要略>小建中汤治疗虚劳阳虚发热的启示下,首创补中益气汤治疗内伤发热.补中益气汤由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组成,方中用药以甘温之品为主,具有甘温益气退热之效,故谓本方为"甘温除大热"的代表方剂.临床所见此类发热较多为低热,有时可见高热,病机历代各家见解不一,概括为:1)脾阳虚弱,气血虚损而发热.<脾胃论>曰:"饮食不节则胃病,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脾阳虚、肾阳虚亚健康状态人群的面象特征,探讨面象特征在中医亚健康状态辨识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便携式中医智能镜采集体检人群面象样本,最终纳入脾阳虚亚健康者1450例、肾阳虚亚健康者1666例、健康者1844例,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分析比较3组人群的面色、唇色等面象特征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 肾阳虚人群的面色L值 > 脾阳虚人群(P < 0.05),肾阳虚人群的面色a、b值 < 脾阳虚人群(P < 0.05);肾阳虚人群的唇色L值 > 脾阳虚人群 > 健康人群(P < 0.05),肾阳虚人群的唇色a、b值与脾阳虚人群无明显差异;脾阳虚、肾阳虚亚健康状态人群面部光泽度较健康人群均降低(P < 0.05)。结论 面诊图像特征可作为脾阳虚、肾阳虚亚健康人群的判别标准之一,为中医体质辨识提供了重要的面诊参数量化指标,为不同体质人群的健康状态评价及疾病的预防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3.
五脏皆有阳虚,脾胃也不例外,但脾阳虚与胃阳虚在生理、病理及用药上不尽相同。生理上脾主升胃主降,脾为阴土喜润恶燥,胃为阳土喜燥恶湿;病理上脾阳伤易气机下陷,胃阳伤则气机上逆;治疗脾阳虚应"温、运、补",治疗胃阳虚应"温、宣、通",而不重补益;脾胃皆阳虚导致湿停中焦时可脾胃合治,以苦温芳香燥湿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咳嗽并见背冷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中医证候特点,探讨分析其病因病机,为咳嗽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以"咳嗽"为主诉且并见背冷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其一般性资料、所患呼吸系统基础疾病、咳嗽及背冷症发生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其发病特点、病因病机及证候学特点。结果咳嗽并见背冷症临床常见,背冷症与咳嗽症状密切相关,病理要素包含湿热、阳虚、痰饮、风邪等。中医辨证分型可见脾胃湿热证占22.8%、脾胃湿热证兼肺阳虚证占21.3%、肺阳虚证占17.3%、肺脾阳虚证占12.7%等。结论背冷症与咳嗽常相兼而见,可见于不同年龄段、不同肺系疾病中,轻重程度各异,且与季节、气候变化等有关。脾胃湿热证、肺阳虚证及其相兼证为咳嗽并见背冷症的常见证候,湿热邪气阻滞气机及肺脾阳虚、卫阳失布而致肺失宣肃是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5.
孙伟越  袁琛皓  董广通  王欣  郭炜 《中国药房》2014,(47):4502-4503
目的:总结脾阳虚动物模型的生物学标志,为科研及临床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对近10年有关脾阳虚动物模型生物学标志的文献进行整理,寻找可作为脾阳虚动物模型生物学标志的参考指标。结果:已发现的脾阳虚动物模型的生物学标志主要包括脏器系数、肠道菌群数量、淋巴细胞转化率、睾酮、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肽转运载体1、水通道蛋白3、抗凋亡基因、促凋亡基因、下丘脑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和Ⅲ型补体受体抗体等。结论:上述生物学标志物可用于衡量中医证型造模是否成功,可把各种中医症状与客观实验指标联系起来,使中医实验研究更加科学严谨、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6.
安云  陈伟刚 《新中医》2020,52(4):18-20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脾阳虚型功能性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用枸橼酸莫沙比利治疗,治疗组运用枸橼酸莫沙比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均治疗共4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中医症状评分情况。结果:对照组有5例患者失访,疗效结束后显效率治疗组36.0%,对照组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胃脘痞满、食欲减退、神疲乏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胃脘痞满、食欲减退以及神疲乏力等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黄芪建中汤能改善脾阳虚型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们采取温灸结合中药辨证治疗脾阳虚型泄泻,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例患者,男11例,女9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6岁;病程3个月~1年9例;1年以上~3年6例,3年以上3例。临床常以腹痛,泄泻,粘液便为主要症状而就诊。病程迁延,反...  相似文献   
8.
脾阳虚“寒火”的辨证治疗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脾阳虚、阴盛格阳可形成中焦“寒火”。并对“寒火”上炎、外窜、下迫及血不归经引起的不同表现进行辨析,介绍了温中散寒治疗“寒火”的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9.
10.
2004年1月~2008年1月门诊收治慢性腹泻患者60例,其诊断均符合《内科学》第6版中慢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均属慢性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每日多于3次;粪便量多,每日多于200g;粪质稀薄;病程超过4周。辨证要点:大便溏泻,迁延反复,兼有不消化食物,或白色黏液胶冻,甚或肛脱,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加,面色萎黄,倦怠乏力.舌淡苔白,或边有齿痕,脉沉细或细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