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6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174篇
耳鼻咽喉   192篇
儿科学   50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58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863篇
内科学   197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886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264篇
综合类   1463篇
预防医学   302篇
眼科学   46篇
药学   524篇
  4篇
中国医学   445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300篇
  2008年   380篇
  2007年   344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299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61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原发性线粒体病具有高度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其中周围神经是线粒体病的常见受累器官之一。 目的:总结COX20基因变异相关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 设计:病例系列报告。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诊治的COX20基因变异相关周围神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基因检测结果及治疗效果,并以“COX20”、“线粒体复合物Ⅳ缺乏症(Complex Ⅳ deficiency)”为关键词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从建库至2021年12月。总结已报道COX20基因变异与临床表型的关系。 主要结局指标:临床表型和COX20基因变异位点。 结果:4例患儿纳入分析,男、女各2例,其中3例自幼运动发育落后。4例均在儿童期起病,均以行走不稳为首发症状。肌电图均提示多发性周围神经损害改变,感觉神经轴索受累为主。4例患儿均携带COX20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包括错义变异2个,无义变异和移码变异各1个,其中移码变异c.262delG(p.E88Kfs*35)尚未见报道。文献复习目前共报道COX基因变异18个家系22例患儿(包括本文病例),起病中位年龄为5(1.0~17)岁,22例均以行走困难或步态不稳起病,11例(50.0%)有精神运动发育迟滞,病程中14例(63.6%)出现构音障碍,14例(63.6%)出现肌力下降和/或足部畸形,8例(36.4%)出现共济失调,6例(27.3%)出现肌张力障碍,5例(22.7%)存在认知倒退等。21例患儿行神经传导及肌电图检查,19例(90.5%)提示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头颅(18例)及脊髓(10例)MR检查提示,脊髓萎缩4例(40%),小脑萎缩4例(22.2%)。9例患儿已无法独立行走,丧失独立行走能力中位年龄为10(7~21)岁。目前共报道9个变异位点,4种变异类型,其中错义变异5个,剪切变异2个,无义变异和移码变异各1个。 结论:COX20基因变异患者多早期起病,以周围神经系统病变为主要表现,可合并构音障碍、共济失调、肌张力障碍、认知倒退等,病情逐渐进展,致残率高。COX20基因变异类型以错义变异最常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POLG基因变异致线粒体病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变异。方法回顾分析于2019年5月就诊,并经采集外周血DNA进行医学外显子、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靶向二代测序和一代验证,1个确诊为POLG基因变异致线粒体病家系的临床资料。结果先证者,男,10岁,与其同卵双胎哥哥均有相同的体征,深感觉受损、腱反射消失、肌肉可疑萎缩。先证者3个兄姐先后于1岁多夭折。提取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先证者及同卵双胎哥哥POLG基因均存在G.2558A(p.R853Q)、c.2890T(p.R964C)复合杂合变异,分别来源于患儿父母亲。结论 POLG基因复合杂合变异线粒体病家系成员有不同的表型;POLG相关疾病,即使同种基因变异,其临床异质性也较大。  相似文献   
3.
严重脑损伤后17年的社会心理调整;由琥珀酸脱氢酶(SDHA)黄素蛋白(Fp)亚单位突变所致Leigh综合征;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循环中的内皮细胞激活标记物水平:与脑缺血事件和预后的关系;CSF前列腺素E2水平与认知功能下降和阿尔茨海默病存活率的关系;变异型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患者的CSF磷酸-tau蛋白浓度升高:诊断和病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chronicconstrictioninjury,CCI)后不同时点大鼠脊髓磷酸化cAMP反应成分结合蛋白(p-CREB)含量的变化。方法32只160~180g雄性SD大鼠中,8只为正常对照,其余24只做成CCI模型。用VonFrey细丝测定大鼠后爪触诱发痛的变化,并于术后7、14和30d处死(n=8),取L4~L6脊髓用以免疫印迹(Westernblot)方法测定p-CREB的表达量。结果CCI大鼠结扎侧在术后7、14d出现明显的机械感觉异常(P<0·01),30d后基本消失。与正常大鼠相比,CCI大鼠p-CREB含量在术后7、14d均出现明显升高(P<0·01),术后30d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CCI大鼠疼痛模型中脊髓p-CREB含量明显增高,并且随疼痛症状消失恢复到正常水平。提示脊髓p-CREB在慢性神经性疼痛中发病机制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周秋兰 《新中医》1997,29(6):30-31
右归饮治疗疑难杂症周秋兰主题词右归饮/治疗应用垂体机能减退/中医药疗法硬皮病,局限性/中医药疗法神经病/中医药疗法右归饮载于《景岳全书》,由熟地黄、山药、枸杞子、杜仲、附子、山茱萸、肉桂、甘草组成。功能温补肾阳,原主治肾阳不足之气怯神疲,腰肢冷脉细...  相似文献   
6.
腕管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腕管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卢祖能综述汤晓芙审校腕管综合征(carpaltunnelsyndrome,CTS)是嵌压性神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正中神经(MN)在腕管内受挤压而产生其相应支配区的功能障碍。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企获得对CTS较...  相似文献   
7.
目的:证明腓肠神经逆行感觉传导速度测定,可以弥补胫后及腓肠神经顺行感觉传导速度因波幅较低而不易测出的缺点。方法:应用表面电极测定了76例正常人及103例周围神经病患者腓肠神经逆行感染传导速度,并以腓肠神经、正中神经及胫后神经顺行感觉传导速度对照。结果:与103例周围神经病患者的测定结果比较,证实了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下肢更明显;腓肠神经逆行感觉传导速度波幅明显而明确,周围神经病患者更易获得肯定的结果;并且费时少,病人无不适感。结论:提示腓肠神经逆行传导速度测定,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外周神经病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2%,但在有一到两项危险因素的人群中发病率上升到12%~17%。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在糖尿病史25年以上的患者中,半数罹患外周神经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和其他外周神经病的早期症状主要由机体细神经纤维变性引起,这也是惟一受累的神经。然而,“细纤维神经病”却不能被任何物理的、神经生理和神经病理学的方法检测到。在过去的十年中,皮肤活检成为最受欢迎的诊断细纤维神经病变的手段。它使得全科医师和其他非专科医师(如糖尿病医师和整形外科医师)能够诊断神经病变,查找其病因并有针对性地治疗神经痛,从而避免了延迟诊断和误诊。[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张繁荣  赵东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2):94-94,96
目的 探讨皮质激素和其他药物治疗慢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2例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观察本病病程、治疗及预后方面的情况.结果 12例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多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7例呈进展性,5例呈复发缓解过程.所有患者均有运动障碍,脑脊液蛋白分离和显著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结论 多数患者对皮质激素和硫唑嘌呤治疗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10.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又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及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炎性反应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病。各种年龄均有发病,在我国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与病毒感染有关,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该病的治疗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就其治疗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