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16篇
  免费   854篇
  国内免费   493篇
耳鼻咽喉   37篇
儿科学   158篇
妇产科学   49篇
基础医学   564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3136篇
内科学   4037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53篇
特种医学   4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431篇
综合类   3776篇
预防医学   450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1391篇
  13篇
中国医学   831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257篇
  2022年   246篇
  2021年   271篇
  2020年   302篇
  2019年   329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325篇
  2015年   375篇
  2014年   540篇
  2013年   625篇
  2012年   815篇
  2011年   894篇
  2010年   891篇
  2009年   901篇
  2008年   964篇
  2007年   964篇
  2006年   857篇
  2005年   930篇
  2004年   667篇
  2003年   516篇
  2002年   407篇
  2001年   370篇
  2000年   297篇
  1999年   259篇
  1998年   243篇
  1997年   266篇
  1996年   266篇
  1995年   209篇
  1994年   252篇
  1993年   273篇
  1992年   163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电生理指标:QT离散度(QTd)、心率震荡(HRT)和心室晚电位(VLP)变化特点,探讨其评估MHD心脏损害及预后的作用。方法老年MHD患者(A组) 32例,同期住院临床确诊为慢性肾脏疾病2~4期老年患者(B组) 30例作为对照,所有患者接诊3 d内行QTd、HRT和VLP检测,并于观察期当月、第3个月、第6个月用同样方法重复检测3次,取其平均值。随访追踪1年内主要心血管疾病(CVD)不良事件。结果 A组QTd明显长于B组(P<0. 01); HRT:相较B组,A组震荡初始(TO)值显著升高,震荡斜率(TS)值显著降低(P<0. 05); VLP阳性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 01)。A组1年累计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充血性心力衰竭最多(P<0. 01),其次猝死发生率也显著高于B组(P<0. 05),而A组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病率较B组无差异性变化(P>0. 05)。将变量性别、年龄、QTd、HRT和VLP纳入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QTd、HRT和VLP是发生CVD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MHD患者QTd、HRT和VLP变化明显,容易引起各类CVD。QTd、HRT和VLP作为一种无创、简易的电生理指标应常规应用于MHD患者的临床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并分析AMI后心室重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收治的AMI患者95例为AMI组,根据是否发生左室重构分为心室重构亚组与非心室重构亚组。另选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健康对照组。对比各组临床资料及心功能指标,分析心室重构患者CysC、ANGPTL4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AMI组最终纳入90例患者,有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代谢异常病史比例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CysC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χ~2=15.620、29.959、7.625,t=28.993、16.432、6.356、36.106,P均<0.01),ANGPTL4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t=33.638,P<0.01);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大于健康对照组,LVEF低于健康对照组(t=27.689、39.142,P均<0.01)。心室重构亚组(n=35) CysC、LVEDV水平高于/大于非心室重构亚组(n=55)(t=10.670、3.276,P均<0.01);ANGPTL4、LVEF低于非心室重构亚组(t=6.286、4.276,P均<0.01)。CysC水平与LVEDV呈正相关(r=0.612,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570,P<0.05);ANGPTL4水平与LVEDV呈负相关(r=-0.631,P<0.05),与LVEF呈正相关(r=0.578,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的CysC和低水平的ANGPTL4是心室重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72,95%CI 1.229~2.275;OR=1.405,95%CI 1.059~1.864,P均<0.05)。结论高水平的CysC和低水平的ANGPTL4是AMI后心室重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心功能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再灌注时间与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患者左心功能、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2018年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资料,依据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12 h组、24 h组、72 h组,每组各20例。对比各组治疗前后心室重构与左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再灌注时间与心室重构、左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12 h组患者心室重构指标与左心功能指标均优于24 h组,24 h组均优于72 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再灌注时间与左心功能指标、心室重构均具有中度相关性(P0. 05)。结论再灌注时间与Q波型心梗患者的左心功能、心室重构间具有明确相关性,再灌注时间越短患者左心功能越理想,心室重构程度越轻。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探讨TGF β1/Smad3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4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心力衰竭模型组(CHF组)和槲皮素干预组(Qu组);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压力负荷型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Qu组予以槲皮素100mg/kg灌胃,余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8w,超声心动图观察各组大鼠心脏结构参数,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脏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qPCR法检测心脏组织中TGF β1/Smad3信号通路相关因子collagen I、collagenIII、TGF-β1、smad3、p-smad3表达情况。结果槲皮素可以改善心衰大鼠心功能,大鼠LVDD、LVDS明显降低,LVEF、LVFS明显升高,Qu组大鼠心肌细胞肿胀明显改善,排列较规则,结构较完整,仅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及胶原纤维蛋白沉积,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同时,槲皮素可下调心衰大鼠心脏心脏组织中TGF-β1、Smad3、p-smad3、collagen I、collagen III表达水平。结论槲皮素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心功能,减轻大鼠心室重构及心肌细胞损伤,与调控TGF β1/Smad3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6.
7.
神经调控是利用侵入性或非侵入性技术、采用物理性(光、磁、电、超声)或化学性手段改变神经系统功能的生物医学工程技术。过去的30年里,随着人们对脑功能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神经调控已经从基本概念转化为临床应用,从单纯技术发展成百亿产业。同时,新兴的神经调控技术也不断涌现。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不但为神经科学基础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工具,也为神经系统疾病临床治疗提供了崭新的干预手段。将简述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领域,阐明不同神经调控技术的作用原理和优劣势,以及展望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逆重构(LVRR)的发生率、预测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于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51例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数据,以复查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绝对值增加10%以上的患者为LVRR组,LVEF绝对值增加低于10%的为NLVRR组。计算LVRR的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VRR的预测因素,比较两组心力衰竭恶化再住院率,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分析两组死亡率。结果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LVRR的发生率为51.0%(26/51)。LVRR的预测因素为心力衰竭病史<1年(OR=0.065,95%CI:0.007~0.562,P=0.013)和首次LVEF≥35%(OR=23.457,95%CI:2.687~204.770,P=0.004)。LVRR组的住院次数为2.8±2.9,NLVRR组为3.4±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分析显示,LVRR组患者的预后优于NLVRR组(95%CI:96.442~120.323和95%CI:69.909~98.364,P=0.017)。结论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LVRR发生率为51.0%,心力衰竭病史小于1年和首次LVEF≥35%为其预测因素,此类患者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