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1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130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21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205篇
内科学   8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74篇
综合类   279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78篇
  2篇
中国医学   70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硫酸多糖类药物包括人工磺化半合成的硫酸多糖以及天然提取的糖胺聚糖,近几年在临床应用中也越来越广泛。由于硫酸多糖类药物的含量会对药效的发挥带来直接影响,因此硫酸多糖类药物含量的测定已然成为了多糖药物质量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将对近几年的硫酸多糖类药物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rides,LPS)刺激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HGF)合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1和IL-6的能力,并了解内源性前列腺素是否介导IL-11和IL-6的产生。方法将3种浓度的LPS(0.1、1、10mg/L)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GF 24h,另外在10mg/L的LPS中加入10^-6 moL/L的吲哚美辛后再分别刺激HGF 24h,ELISA法检测HGF上清液中IL-11和IL-6含量的变化。结果Aa-,Ec-LPS(10mg/L)和Pg-LPS(1、10mg/L)刺激HGF后IL-11水平显著提高;Pg-,Ec-LPS(0.1、1、10mg/L)和Aa-LPS(1、10ms/L)刺激HGF产生IL-6的水平明显增高;这些作用均受到吲哚美辛的抑制作用。结论LPS使HGF产生IL-11和IL-6的水平明显增加,并受到内源性前列腺素的正向调控。  相似文献   
3.
变链菌细胞外多糖合成与乳牙高龋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高龋和无龋幼儿变链菌临床分离株在体外利用蔗糖合成水溶性、水不溶性葡聚糖的能力。方法:蒽酮法定量测定从高龋(dmft≥5)和无龋幼儿(dmft=0)牙菌斑分离的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水溶性和水不溶性葡聚糖产量。结果:高龋组菌株合成水溶性与水不溶性葡聚糖量平均分别为0.0332mg/ml和0.0357mg/ml,高于无龋组菌株的0.0215mg/ml和0.0192mg/ml;高龋幼儿定植的合成水溶性及水不溶性葡聚糖能力强的菌株所占比例也高于无龋幼儿;变链菌临床菌株水不溶性葡聚糖产量平均为0.0301mg/ml,高于水溶性葡聚糖产量(0.0267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龋幼儿的龋活跃性与其口腔中变形链球菌临床菌株合成细胞外多糖能力强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中间普氏菌内毒素刺激前后牙周膜细胞下调表达基因。方法 :应用点样数 5 12点的基因芯片分析中间普氏菌内毒素刺激前后牙周膜细胞下调表达基因。结果 :研究发现中间普氏菌内毒素刺激牙周膜细胞后 8条下调基因 ,包括转录调控基因、凋亡相关基因和受体基因。结论 :中间普氏菌内毒素刺激牙周膜细胞后 ,可引起部分基因表达下调 ,从而影响牙周膜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5.
许弄玉  钟江姗  李多 《天津医药》2023,(10):1071-1076
目的 探讨肌苷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的肺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NC)组、模型(LPS)组、肌苷低剂量干预(IN-L)组、肌苷高剂量干预(IN-H)组,每组5只。气管内滴入脂多糖(LPS)完成建模的大鼠在1、6、12 h后采用腹腔注射法给予100 mg/kg肌苷(IN-L组),200 mg/kg肌苷(IN-H组)和生理盐水(LPS组)。NC组在建模和干预阶段均使用等体积生理盐水。在诱导ALI 24 h后采集动脉血测定氧分压(PaO2);取肺组织,计算湿/干质量比(W/D)并进行病理检查;取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测定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制备肺组织匀浆,检测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蛋白88(MYD88)、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 LPS诱导大鼠肺组织损伤,造成严重的低氧血症,PARP-1、iNOS水平升高,促进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分泌,肺组织中TLR4、MYD88、p-NF-κB p65蛋白表...  相似文献   
6.
小鼠皮肤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枸杞多糖的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枸杞多糖对皮肤胶原代谢和自由基产生的影响,探讨其抗皮肤衰老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05在广东医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清洁级昆明小鼠60只,月龄2个月,体质量16~24g,雌雄各半。②实验分组: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和抗衰老模型组,每组20只。③实验干预:模型组每日用D-半乳糖溶液皮下注射制造衰老模型,用量和时间为80mg/(kg·d)7d,120mg/(kg·d)14d,140mg/(kg·d)14d,180mg/(kg·d)7d。正常对照组每日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抗衰老模型组在注射D-半乳糖期间以枸杞多糖灌胃,剂量为20mg/(kg·d),正常对照组和衰老组则以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代之灌胃。④实验评估:42d后切取小鼠颈背部皮肤,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羟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结果:56只小鼠进入结果分析(4只死亡)。①小鼠皮肤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衰老组和抗衰老组小鼠皮肤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抗衰老组与衰老模型组比较,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衰老组和抗衰老组小鼠皮肤羟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抗衰老组与衰老组比较,羟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枸杞多糖改善皮肤老化的作用与提高小鼠皮肤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羟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影响胶原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枸杞多糖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大鼠8-羟基鸟嘌呤糖苷酶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3/08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完成。①选用纯系Wistar大鼠40只。随机将大鼠分为4组:衰老组,枸杞多糖大剂量组,枸杞多糖中剂量组,枸杞多糖小剂量组,每组10只。衰老模型对照组:正常饮食,每日上午颈背部皮下按48mg/kg注射D-半乳糖,同时灌服温开水;枸杞多糖小剂量组、枸杞多糖中剂量组、枸杞多糖大剂量组:每组均正常饮食,除每日上午颈背部皮下按48mg/kg注射D-半乳糖外,同时分别按10,50,100mg/kg灌服枸杞多糖(市售枸杞多糖,用双蒸水分别制成10,50,100g/L溶液),连续给药45d。②用Trizol法提取肝组织核酸,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凝胶成像技术检测8-羟基鸟嘌呤糖苷酶的mRNA表达水平。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结果:大鼠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大鼠肝脏组织的8-羟基鸟嘌呤糖苷酶mRNA表达水平:枸杞多糖小、中、大剂量组均明显低于衰老模型组(1.129±0.03,0.919±0.044,0.903±0.043,1.233±0.042,P<0.05),且随剂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枸杞多糖中剂量和大剂量组之间差异不明显。结论:枸杞多糖可以通过降低氧化损伤,减少DNA损伤,继而使修复酶8-羟基鸟嘌呤糖苷酶的表达下降而发挥抗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72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脂多糖组(32只)、曲格列酮干预组(32只)和对照组(8只).脂多糖组和曲格列酮干预组根据检测时间的不同再分为脂多糖及曲格列酮干预1、2、4、8 h组,每组各8只.脂多糖组静脉给予脂多糖(5 mg/kg),曲格列酮干预组在静脉注射脂多糖15 min后静脉给予曲格列酮(3 mg/kg).观察各组大鼠PaO2、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肺组织病理;采用RT-PCR法检测肺组织PPAR-γ、肿瘤坏死因子-γ(TNF-γ)mRNA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NF-γ蛋白变化及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肺组织PPAR-γ的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核因子-γB(NF-γB)P65活性.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均数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结果 曲格列酮1、2、4、8 h组PaO2分别为(85±10)、(80±10)、(81±10)、(82±13)mm Hg(1 mm Hg=0.133 kPa),脂多糖组1、2.4、8 h组分别为(75±11)、(69±12)、(63±11)、(71±13)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2,P<0.05);脂多糖2.4、8 h组MPO活性分别为(10.6±1.2)、(14.1±2.1)、(11.1±1.8)U/g,曲格列酮2、4、8 h组分别为(8.2±0.8)、(9.2±0.9)、(8.8±0.7)U/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99,P<0.05);脂多糖1、2 h组肺组织TNF-γmRNA吸光度(A)值分别为0.68±0.07、0.92 ±0.05,曲格列酮1、2 h组分别为0.39±0.07、0.50±0.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3.09、3.99,P<0.05);脂多糖1、2 h组肺组织匀浆及血浆中TNF-?水平分别为(340±33)、(757±47)、(12.3±1.8)及(54.7±6.6)ng/L,曲格列酮1、2 h组为(306±30)、(685±47)、(10.0±1.7)及(46.8±5.9)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3.92、4.71、4.81、5.17,均P<0.05);脂多糖1、2、4 h组肺组织PPAR-? mRNA表达(A值)分别为0.36±0.05、0.25±0.04、0.30±0.05,曲格列酮1、2.4 h干预组分别为0.39±0.02、0.44±0.05、0.46±0.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6.13、5.69、3.72,均P<0.05);脂多糖1、8 h组NF-?B P65由胞质向胞核移位(A值分别为0.81±0.14、1.91±0.16、0.33±0.06及2.01±0.18),曲格列酮1、8 h组分别为1.14±0.15、1.06±0.21、0.81±0.14、1.03±0.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3.29、6.25、5.59、6.81,均P<0.05).结论 在脂多糖诱发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中,曲格列酮通过上调PPAR-γ表达来抑制NF-γB活性,使NF-γB调控的炎症介质表达下调,炎性细胞浸润和活化减少,从而保护肺组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研究白芍粗提物及其主要成分芍药苷对变异链球菌的作用。 方法 采用醇提法制取白芍粗提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芍粗提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分别观察白芍粗提物及其主要成分芍药苷在不同药物浓度下对变异链球菌的粘附、产酸、合成水不溶性胞外多糖以及葡聚糖转移酶(GTF)比活力等方面的影响。 结果 白芍粗提物及芍药苷对变异链球菌的体外生长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130和1.770 mg/mL,当两者的浓度分别为≥1.565和≥0.885 mg/mL时,有明显的抑制变异链球菌粘附、合成水不溶性胞外多糖和GTF比活力的作用(P<0.05); 当白芍粗提物浓度为3.130 mg/mL时,有明显的抑制变异链球菌产酸的作用(P<0.05),而不同浓度的芍药苷对变异链球菌产酸均无影响(P>0.05)。不同浓度白芍粗提物组和芍药苷组的水不溶性胞外多糖含量和GTF比活力之间均呈正向直线相关。 结论 白芍粗提物可抑制变异链球菌的粘附、产酸、合成水不溶性胞外多糖和GTF活性,其主要活性成分芍药苷可抑制变异链球菌的粘附、合成水不溶性胞外多糖和GTF活性,但不影响变异链球菌的产酸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