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5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56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单纯电针刺激内关、合谷穴和电针刺激内关、合谷穴与静脉注射托烷司琼联合应用对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腹腔镜手术的80例妇科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在全麻诱导后,A组患者针刺内关与合谷穴,连接电子针疗仪持续治疗30min.B组患者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mg.C组在A组操作的基础上,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mg,即联合应用两种方法.结果 三组患者PONV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 =9.40,P<0.01).与A组相比,C组PONV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6,P<0.05).与B组相比,C组PONV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9,P<0.05).结论 电针刺激内关、合谷联合静脉注射托烷司琼对PONV的预防效果优于单纯静脉注射托烷司琼或单纯电针刺激内关、合谷.  相似文献   
2.
3.
痛症是针灸治疗的主要病种之一,而针刺最重视调神,在治疗痛症疾病时离不开“神”这个重要概念,调神止痛理论是治疗痛症的重要理论,除了选取调神的穴位,在针刺时要求医者和患者守神。在针灸选穴中,因内关穴是心包经的络穴,且为八脉交会穴,常用来治疗心胸胃等疾病,故而内关穴是调神止痛的必选穴位,通过探讨调神止痛理论,分析针刺内关穴治疗痛症的理论基础,发现临床上单独或者配伍使用内关穴可用于治疗多种痛症,疗效确切,并初步分析了内关穴治疗痛症的现代机制。  相似文献   
4.
《山东中医杂志》2020,(2):140-144
目的:观察经皮电刺激合谷、内关穴联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经皮电刺激合谷、内关穴联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以及两组术后麻醉效果、疼痛数字量表(NRS)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麻醉后各时点平均动脉压较麻醉前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全程血压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前后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后血氧饱和度低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全部麻醉成功,但对照组Ⅲ级麻醉患者比例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术后1 h、4 h、12 h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麻醉效果好、循环干扰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前区皮温与冠心病的发病关系以及艾灸内关穴对冠心病患者心前区皮温的影响。方法对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30例冠心病患者(治疗组)进行常规胸部A区(心前区)和B区红外线热成像检查,检查后所有受试者给予艾灸内关穴,再对艾灸前后热像图的温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前A区平均温度与同组B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A区平均温度与同组B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A区平均温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A区(心前区)皮温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冠脉供血状态。艾灸内关穴可以改变胸部A区(心前区)的皮温,具有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对实验性心肌痛大鼠心肌和下丘脑P2X3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对照组(C组)、心肌痛组(M组)、电针组(E组),每组7只。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及体重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方法观测心肌组织的变化;免疫印迹法(West blotting)分别检测大鼠心肌和下丘脑P2X3受体及β-肌动蛋白(β-actin)蛋白表达,比较各组P2X3受体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C组的体重增长较少,与N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M组、E组的体重增长较N组和C组显著降低(均P0.01);E组的体重增加比M组的明显升高(P0.01)。M组、E组的行为学表现较N组和C组显著增加(均P0.01);与M组相比,E组的行为学表现都明显下降(P0.01)。N组和C组的心肌细胞排列致密;M组可见严重的心肌细胞萎缩以及代偿性肥大和大面积的结缔组织增生现象;E组可见轻微的细胞肥大和结缔组织增生。M组心肌P2X3受体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N组、C组(均P0.01);E组心肌P2X3受体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M组(P0.01),M组下丘脑P2X3受体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N组、C组(均P0.01);E组下丘脑P2X3受体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M组(P0.01)。结论电针"内关"可能对P2X3受体介导的心肌痛信息产生影响,这可能是电针"内关"镇痛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内关穴位埋线治疗心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另加内关穴位埋线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RV变化情况及证候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7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V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关穴穴位埋线可改善心悸患者症状及促进HRV修复。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2017,(5):665-667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三叉神经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气滞血瘀型三叉神经疼痛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对象,以乱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性治疗,对照组于基础治疗的同时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于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本院总结以往临床治疗经验制定的针灸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结束后4周时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疼痛程度、心理状态、睡眠情况以及生活质量,随访3个月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41.18%,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23.53%,总有效率为85.29%;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1%,对照组为35.2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疼痛程度、心理状态、睡眠情况以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三叉神经疼痛具有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小的明显优势,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睡眠情况以及心理状态均具有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7,(8):1135-1136
目的:总结分析针刺治疗在提高脑出血患者康复效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晚期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早期中医康复针刺治疗。对比两组康复治疗后的肢体功能及生活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4周内,两组FMA评分呈升高趋势,NIHSS评分呈下降趋势(P0.05),而在治疗4周及治疗24周时治疗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中医针刺可有效的促进脑出血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武连仲教授认为癔症为情志所伤,其临床表现以抑郁、癫狂、反应迟钝、反应过敏、喜怒无常、哭笑不休等精神症状为重点;心主神明,故主要责之于心。病机以心窍被蒙、神机逆乱为本,局部经气阻滞为标;治疗原则以开窍醒神为主,通经导气为辅;治疗选穴以内关、人中为主穴,内关采用提插泻法,人中采用雀啄泻法,局部根据症状随证选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