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脉交会穴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顺益  李春辉 《新中医》1994,26(6):32-33
对129例临床表现为胸、心、胃痛症症的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4型,按照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原则,治以内关配公孙,随症配穴,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3.
鲁卫 《长寿》2011,(11):64-65
在当下社会环境中,人们很容易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虽然没有出现器质性的病变,但是会经常受到失眠、乏力、无食欲、易疲劳、心悸、抵抗力差、易激怒、经常性感冒或口腔溃疡、便秘等等的困扰。其实亚健康本身就是一个很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八脉交会穴之内关、公孙穴配伍使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模型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的影响,探讨其治疗FD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模型储备组35只,模型储备组按复合病因造模法连续造模3周,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各10只),电针组行电针内关和公孙穴治疗,西药组予以灌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莫沙必利溶液治疗,1次/d,连续21 d后。分别于造模前后行旷场实验检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治疗结束后行糖水消耗实验和胃排空实验;采用HPLC法检测下丘脑NE、DA、5-HT含量。结果:与造模前相比,造模后各组大鼠均表现为毛发枯乱发黄,活动减少,扎堆甚至倦卧,大便时干时稀,食欲减退,体重增长变慢;旷场实验示:大鼠站立、穿格、修饰次数明显减少,综上提示FD模型造模成功。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糖水消耗率降低明显,胃残留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针刺组、西药组大鼠的糖水消耗率显著升高,胃残留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5.
何玲娜  蒋振亚 《陕西中医》2000,21(5):225-225
<正> 公孙穴为牌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一通于冲脉,具有取穴方便,临床运用广泛的特点,在临床运用中若辨证准确,手法适当,对一些疑难病常获奇效。现举例如下。 1 顽固性使秘 刘某,男性,74岁。1997年2月3日入院。主诉:中风后大便秘结3月。患者3月前玩麻将时突发左上肢麻木,无力,次日出现左侧肢体瘫痪。CT提示:右基底节区脑梗塞。经治半月,病情渐稳定,左侧肢体功能开始恢复,但3月前渐发大便秘结,4d~5d排1次,先硬后溏,无里急后重感,经大黄水泡服、肠泰等治疗,只能  相似文献   
6.
公孙穴属于足太阴脾经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主治胃痛、呕吐、腹痛等病证。笔者以公孙穴为主,临证配穴治疗胃脘痛、腹痛。其中包括现代医学中的胃痉挛、急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石症而致的胆绞痛、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等急性痛证,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取穴:公孙穴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前下方。  相似文献   
7.
崔某,女,54岁,武汉煤炭设计院干部。主诉:舌后根部疼痛四年余,持续性隐痛时有刺痛并发,夜间尤甚。平时因疼痛不愿多讲话。曾在他院接受针灸治疗,具体取穴不详,治疗20余次疼痛不减。后来常口服去痛片、安定等药物以减轻其疼痛。查体:咽喉、扁桃体无红肿充血,舌淡苔白、舌边有瘀点,脉沉细。余无特殊。诊断:舌后根痛。辨证属气滞血瘀,治宜疏通经络,活血止痛。遂远部取穴双侧公孙穴,行皮肤常规消毒,用1.5寸毫针针刺,行小幅提插捻转基本手法,有针感后即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每日一次,治疗五次后疼痛明显减轻,夜间可安静入睡。继续治疗10次后疼痛消失,3年后随访未复发。  相似文献   
8.
公孙穴调理脾胃作用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汲会贤 《辽宁中医杂志》1991,18(11):32-34,40
<正> 一些研究者用胃肠电为指标在动物身上艾灸某穴位,观察其对胃电图的影响,尤其对“足三里”穴研究较多。而在人体上艾灸某穴位对胃肠电图的影响未见报道。本文选用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的足太阴脾经的公孙穴(络穴),目的是通过用体表记录胃肠电图的  相似文献   
10.
针刺公孙内关穴对颈内动脉末端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经颅多普勒(TCD)连续观测针刺公孙、内关穴前、中、后不同时间点的颈内动脉末端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针刺公孙、内关穴对颈内动脉末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与时间相关性.方法 对12名青年健康志愿者,通过TCD观察针刺双侧公孙、内关穴前、中、后不同时间点的颈内动脉末端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记录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阻抗指数(RI)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针刺公孙、内关穴,针刺时,行针时,出针时Vs,Vd,Vm血流速度均较针刺前显著增大,但出针后血流速度无显著变化,PI,RI的变化总体上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刺公孙、内关能增加颈内动脉末端血流量,但其后遗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