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阴虚体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HSP70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阴虚体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多态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断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56例阴虚体质SLE患者和50例健康人的HSP70基因多态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阴虚体质SLE患者中HSP70-2 A/G杂合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而HSP70-2A/A及HSP70-2G/G纯合基因型频率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阴虚体质SLE患者HSP70-2基因型与健康人存在差异,提示HSP70可能是阴虚体质SLE患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2.
中医美容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的方药、针灸、推拿、食疗、养生等方法来调形养神,增进健康。而阴虚体质女性更易造成损美性改变,现浅谈如下。1女性阴虚体质特点女性多见阴虚体质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经、胎、产、乳都是以阴血为物质基础,故女性阴血常常不足;而女性七情活动的特点是情感丰富,多愁善感,故常见肝气郁结,郁久化火,消灼阴精。因此女性阴虚体质的基本特点主要是阴血不足,常见身体瘦削,皮肤干燥,早生皱纹,或易生色斑。阴血不足易内生虚火,躁动不安,常见皮肤油腻,易生痤疮,并易受气候、情绪、饮食的影响而… 相似文献
3.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于中医"口疮""口疡"范畴,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目前尚无根治性方案,一般采用局部对症治疗,难以痊愈。中医学具有"整体辨治"特色,同时注重调理患者偏颇体质。本文记录辨证治疗反复发作性口腔溃疡1例,采用"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思维,标本兼顾,在整个过程中尤重健脾护胃,后期选用定制膏方巩固加强,7个月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定期随访,整体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4.
5.
清营汤最早见于《温病条辨》,是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之“暑久入营,夜寐不安,不饥微痞,阴虚体质”方药的基础上创立而来的,该方具有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之效,是温病传变过程中病传营分的有效方剂.所治症见:身热夜甚,时有谵语,心烦不眠,或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象细数之侯.其适应证明显、简明,疗效好.经后世医家的拓展,其应用远远超出了原书所论,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病症,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阴虚体质与患者的其他心血管高危因素之间是否具有关联性。方法:将524例患者按中医体质进行分类,301例患者纳入阴虚体质组(阴虚组),223例纳入非阴虚体质组(非阴虚组)。对两组患者的饮酒史、吸烟史、总胆固醇(TC)水平、甘油三酯水平(TG)、低密度脂蛋白水平(LDL-C)、血小板水平及空腹血糖水平进行对比。结果:阴虚体质患者与饮酒、高胆固醇(TC)水平及高空腹血糖水平呈明显相关性(P〈0.05);阴虚体质与吸烟、甘油三酯水平不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与饮酒、高胆固醇水平及空腹血糖水平较高等心血管病高危因素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药调护在高血压阴虚体制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应用西药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药调护干预,对比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血压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干预效果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调护对于患者阴虚体质状况改善明显,面色潮红、失眠眩晕、易烦躁易怒等症状大部分消失或改善显著,效果较好。结论:中药调护在高血压阴虚体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很好,能显著改善血压控制状况与阴虚体质状况,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而出现如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酸背痛、面浮肢肿、皮肤蚁行样感、情志不宁等症状,治疗更年期女性综合征宜平素养生,防病于先;防微杜渐,欲病救萌;已病早治,防其传变,方可取效,使更年期妇女平安渡过特殊的生理期. 相似文献
10.
经间期出血是指两次月经中间,约在周期的第12~16天或下次月经来潮前第16天时出现规律的阴道出血,其量少于月经量,出血持续3~7天,呈周期性出现.可伴有腰酸,少腹两侧或一侧胀痛,白带增多,质地透明如蛋清样,或呈赤白带下,以青壮年女子多见,相当于西医的"排卵期出血".本病由于出血量少,且能自行停止,往往不被重视.但失治日久,血量增多,出血时间延长,可发展为崩漏;又由于本病发生的特殊时间,正处于"氤氲"之期,可致已婚妇女难以受孕,故需及时治疗.笔者于2010~2012年采用左归丸治疗阴虚体质经间期出血31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