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269篇 |
完全免费 | 620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19889篇 |
出版年
2020年 | 92篇 |
2019年 | 99篇 |
2018年 | 102篇 |
2017年 | 262篇 |
2016年 | 362篇 |
2015年 | 573篇 |
2014年 | 1576篇 |
2013年 | 1096篇 |
2012年 | 1850篇 |
2011年 | 1874篇 |
2010年 | 1640篇 |
2009年 | 1344篇 |
2008年 | 1506篇 |
2007年 | 1180篇 |
2006年 | 296篇 |
2005年 | 334篇 |
2004年 | 343篇 |
2003年 | 399篇 |
2002年 | 349篇 |
2001年 | 359篇 |
2000年 | 252篇 |
1999年 | 201篇 |
1998年 | 600篇 |
1997年 | 650篇 |
1996年 | 633篇 |
1995年 | 418篇 |
1994年 | 361篇 |
1993年 | 271篇 |
1992年 | 216篇 |
1991年 | 152篇 |
1990年 | 146篇 |
1989年 | 227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针刺夹脊穴配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配合局部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73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针刺病变部位对应上下2~4个神经节段的夹脊穴,并根据疼痛范围大小进行局部围刺,远端配合针刺病侧的合谷、曲池。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100mg,qd,po。结果:针刺夹脊穴配合局部围刺与口服卡马西组比较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感(P<0.01)、瘙痒感及烧灼感(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配合局部围刺可有效地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相似文献
3.
通调督脉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疗法。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取C3~C7夹脊穴、风池;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风府、大椎、百会等督脉穴。观察两组患者眩晕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6.0%,总有效率98.0%;对照组治愈率33.3%,总有效率79.1%;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通调督脉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疗效优于常规夹脊穴为主的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4.
5.
调和营卫法针刺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观察调和营卫法针刺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 针刺组42例采用针刺,药物组26例采用安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8.1%,明显高于药物组;针刺组中病程≤1年者临床痊愈率高于病程>1年者.结论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 相似文献
6.
醒脑开窍针刺法合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血管性痴呆46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醒脑开窍针刺法取穴:内关、人中、印堂等,合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结果:总有效率82.51%。提示:醒脑开窍针刺法,具有益气活血,祛瘀化痰,补脑开窍之功;补阳还五汤加减能使气充血活,痰祛瘀消,髓海充足,脑窍得养,窍开神醒。 相似文献
7.
针刺作用时效关系研究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针刺留针时间、针刺频次的确定均应以针刺作用时效关系研究为主要依据,但在此之前没有人对针刺作用时效关系进行系统研究,更无人系统研究针刺作用时效关系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2例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72例用针灸治疗,对照组50例用柳氮磺吡啶配合甲硝唑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1%;对照组总有效率64.6%。两组比较,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好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评价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疗效及可能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结果:共纳入25个研究、4377例中风患者。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有降低病死率、残疾率的趋势,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疗法,纳入研究中仅发现2例疼痛者。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安慰针刺对照设计的研究进展与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安慰对照已普遍用于临床研究,目的在于使心理因素降低到最小。然而,还没有见到最理想的安慰/假针刺设计用于针刺研究。因此,许多针灸临床研究并不符合设计常规临床试验的标准。弄清针灸安慰效应和药物学研究的差异是回答此种具有挑战问题的关键。在临床设计中为了避免失败,应当恰当地考虑安慰剂及假穴位的概念、穴位及经脉作用的特异性等。在以往的针灸研究中,对假穴位对照的设计常常拘泥于安慰剂定义。与化学药物作用于特异性受体不同,针刺可对机体多系统、多脏器、多种细胞、多种神经递质及调质、激素、多种受体产生影响。也正因为如此,针刺治疗如疼痛、紧张情绪等症状的临床效果常被斥之为是安慰效应。功能性核磁共振和其它许多研究提供的证据强烈提示:针刺对脑内多个心理和情感控制中枢,如边缘系统、前额叶皮层等有明显影响,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功能调节,也可产生一定的安慰效果,但这种安慰效果对病人来说也是有益的。所以,针刺可能是治疗身心疾病的一种独特的疗法,安慰对照在针灸临床研究中需要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