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25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完全免费 | 265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3993篇 |
出版年
2020年 | 48篇 |
2019年 | 58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89篇 |
2016年 | 136篇 |
2015年 | 145篇 |
2014年 | 557篇 |
2013年 | 361篇 |
2012年 | 578篇 |
2011年 | 594篇 |
2010年 | 460篇 |
2009年 | 267篇 |
2008年 | 254篇 |
2007年 | 190篇 |
2006年 | 40篇 |
2005年 | 38篇 |
2004年 | 41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组合针刺结合Bobath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头针及醒脑开窍针刺法(组合针刺)结合Bobath疗法对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痉挛状态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在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应用Bobath疗法,治疗组应用Bobath疗法及组合针刺,分别观察2组改良Ashworth评分及患侧上肢、下肢FMA评分及总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时改良Ashworth评分两组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4周时,FMA评分两组上肢评分、下肢评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增加,治疗组评分增加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组合针刺结合Bobath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简便、有效、无明显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王氏夹脊穴”逆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117例随机对照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王氏夹脊穴”逆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寻找脑卒中后改善肌张力障碍的有效方法。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原则,将117例入组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以“王氏夹脊穴”逆针灸治疗,对照组以手足十二针逆针灸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5次。分别于治疗2周和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Ashworth评分、国内简化的Fugl-Meyer(FMA)运动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预防肌张力增高的总有效率为91.52%,对照组为75.86%,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同时,观察组2周后和4周后FMA运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王氏夹脊穴”逆针灸治疗能有效预防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发生,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取穴(手足十二针组)。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266例发病7d以内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组(简称中西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按目前一般卒中单元模式进行综合治疗,中西组另加规范化中医辨证论治和针刺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住院病死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神经功能评价、生活能力评价及改良的RanKin积分。结果 两组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但中西组死于并发症的比例低于对照组;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中西组患者NIHSS、BI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中西组总并发症、呼吸系感染、急性心肌梗死和心绞痛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90d后随访改良RanKin积分0~3分者例数中西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与一般卒中单元比较,急性脑卒中患者可从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的医疗模式中更多获益,并能提高非生活依赖和回归社会的比例。 相似文献
4.
芒针透刺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确诊为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疗法,对照组采用芒针透刺拮抗肌疗法。应用改良的Ashworth评分标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及Barthel指数评分法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进而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①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患者的肌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的评分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有所改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的肌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疗法在改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的肌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方面均优于芒针透刺拮抗肌疗法。 相似文献
5.
1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体质特点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调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方法选择1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调查其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以及与性别、年龄、体重的关系。结果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以气虚质、阴虚质和痰湿质居多,分别为33.9%、20.2%和19.0%;②男性患者常见的体质类型为气虚质、阴虚质和痰湿质,女性患者常见的体质类型为气虚质;③小于60岁的患者以气虚质和痰湿质最为常见,60~70岁患者以气虚质和阴虚质为主,70岁以上患者主要以气虚质为主;④肥胖患者以痰湿质最为常见,其他患者以气虚质最为常见。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以气虚质、阴虚质和痰湿质为多;不同性别、年龄和体重的患者,其中医体质特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血府逐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对照组30例用氟西汀胶囊治疗,4周为1疗程,观察抑郁症改善和神经功能康复疗效。结果:抑郁症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0%,对照组为66.67%,2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神经功能康复疗效: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56.67%,2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有效率明显优于氟西汀,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灸与康复医学结合治疗脑卒中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脑卒中(stroke)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随着医疗科学的发展,尽管大量脑卒中患者得以挽救生命,但其遗留的功能障碍随之成为脑卒中后期康复的一大难题。在我国,存活者中50%-70%遗留有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功能康复的各种影响因素的研究,是目前脑卒中康复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问题。而将传统针刺与现代康复技术实现临床和理论上的真正结合,无疑是将来康复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传统针灸医学与现代康复医学产生的时代不同,起源的国度有异,但其内在联系及互补性使其在脑卒中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就有关的研究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辨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脑卒中后,不仅可以出现偏瘫及神经系统定位症状和体征,而且可以导致多种大脑高级功能障碍,如:智能和记忆障碍、失语、失认、失用、视空间障碍、忽视等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有报道称:急性脑卒中后1w时认知障碍发生率为61%,6个月后仍有37%的病人遗留有认知功能缺陷[1]。这些脑卒中后的认知障碍不仅影响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而且增加再次卒中的危险,应引起重视。现笔者结合临床浅谈中医辨证治疗该病的体会。根据认知功能损害的轻重,中医学可归为健忘、呆证的范畴。1病位在脑,肾精亏虚为病理基础认知是人对外界事…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综合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及适当心理辅导,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舒肝解郁方及百忧解进行综合干预;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减分率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减分率为75.3%、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减分率为35.5%、总有效率为48.7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药舒肝解郁方配合百忧解及心理调适综合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三七总皂苷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干预效果、作用机制。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三七总皂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理作用及实验研究等方面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文献研究结果提示三七总皂苷及其有效成分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三七总皂苷及其有效成分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能够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抗自由基毒性损伤、抗血小板聚集及抑制凋亡调控基因、促进周围神经细胞再生等作用,有望成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药物,为今后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