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99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完全免费 | 376篇 |
专业分类
中国医学 | 6584篇 |
出版年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94篇 |
2016年 | 110篇 |
2015年 | 208篇 |
2014年 | 581篇 |
2013年 | 316篇 |
2012年 | 644篇 |
2011年 | 582篇 |
2010年 | 565篇 |
2009年 | 568篇 |
2008年 | 827篇 |
2007年 | 688篇 |
2006年 | 98篇 |
2005年 | 112篇 |
2004年 | 79篇 |
2003年 | 67篇 |
2002年 | 112篇 |
2001年 | 68篇 |
2000年 | 120篇 |
1999年 | 97篇 |
1998年 | 167篇 |
1997年 | 85篇 |
1996年 | 89篇 |
1995年 | 43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超微粉碎工艺的通心络胶囊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络阻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不同工艺不同剂量平行对照的非劣效性试验设计方法,选择病程在2周以上3个月以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8~30分、总的生活能力评分在2~5级的中风病恢复期患者144例,其中试验组72例,对照组72例。试验组服用超微粉碎工艺的通心络胶囊,规格每粒0.26 g,1次4粒,1日3次;对照组服用普通粉碎工艺的通心络胶囊,规格每粒0.38 g,1次4粒,1日3次;疗程28 d。结果:中风病综合疗效,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和8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总有效率差值的95%可信区间下限为-4.57%,大于预设的非劣效性界值-15%,非劣效性检验合格。试验期间发生3例不良反应,其中试验组1例,对照组2例。结论:超微粉碎工艺的通心络胶囊对于气虚血瘀络阻型中风病患者疗效确切,与普通粉碎工艺的通心络胶囊疗效相当,且服用安全。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 总被引:15,自引:14,他引:1
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1.1劳累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的特征是由于运动或其他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的短暂胸痛发作,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疼痛常可迅速消失。劳累性心绞痛可分为3类: 相似文献
3.
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股骨转子骨折好发于老年人,手术是治疗方法的首选,治疗的目的在于降低病死率、减少髋内翻畸形和尽早恢复肢体功能。骨质疏松较普遍存在于老年特别是高龄患者中,也是致伤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但影响骨折的愈合,而且影响内固定的可靠。以往多采用滑动钉板系统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系统,往往因为螺钉松动切割、骨折成角,导致固定失败。自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我们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安慰针刺对照设计的研究进展与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安慰对照已普遍用于临床研究,目的在于使心理因素降低到最小。然而,还没有见到最理想的安慰/假针刺设计用于针刺研究。因此,许多针灸临床研究并不符合设计常规临床试验的标准。弄清针灸安慰效应和药物学研究的差异是回答此种具有挑战问题的关键。在临床设计中为了避免失败,应当恰当地考虑安慰剂及假穴位的概念、穴位及经脉作用的特异性等。在以往的针灸研究中,对假穴位对照的设计常常拘泥于安慰剂定义。与化学药物作用于特异性受体不同,针刺可对机体多系统、多脏器、多种细胞、多种神经递质及调质、激素、多种受体产生影响。也正因为如此,针刺治疗如疼痛、紧张情绪等症状的临床效果常被斥之为是安慰效应。功能性核磁共振和其它许多研究提供的证据强烈提示:针刺对脑内多个心理和情感控制中枢,如边缘系统、前额叶皮层等有明显影响,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功能调节,也可产生一定的安慰效果,但这种安慰效果对病人来说也是有益的。所以,针刺可能是治疗身心疾病的一种独特的疗法,安慰对照在针灸临床研究中需要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5.
循证医学与中医疗效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推动循证医学在中医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本刊从2007年第1期起推出一个新的专栏《循证医学与中医》,旨在系统地介绍循证医学方法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临床试验中的对照、盲法、随机化、样本量估算、资料统计方法、结局评价指标、试验质量管理、结果报告,以及一系列国际性标准与规范,以期规范临床研究的设计、实施与报告,发表高质量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文章,促进临床疗效评价研究证据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黄芪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芪作为一个传统的扶正中药,一直广泛应用于肿瘤临床.随着科学的发展,多项实验研究中发现黄芪在肝癌、胃肠道肿瘤、肺癌、鼻咽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中都有明显的抗癌作用;临床研究中发现,黄芪配合放化疗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黄芪的抗癌作用可能与其增强宿主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等因素相关.同时有研究表明黄芪具有促进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甚至有研究证实黄芪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以及肿瘤生长,提示黄芪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8.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2005—2007年,我们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3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18—72岁,平均3-4.7岁。单侧35例,双侧1例。闭合性骨折30例,开放性6例。胫骨中段15例,中下段21例。横断形骨折13例,斜形18例,粉碎性5例。合并腓骨骨折30例。均于伤后7天内来诊。 相似文献
9.
10.
自身清颗粒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自身清颗粒治疗轻中活动度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84例轻中度活动性SLE患者分为自身清颗粒结合激素组(治疗组)和羟氯喹结合激素组(对照组)。3月为1疗程,每月观察1次主要症状,并在治疗前后检测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组疗效每月均优于对照组(P<0.05),其临床总有效率在治疗后1月、2月、3月分别为30.95%、66.67%、85.71%。治疗前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改善情况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C3、C4、ESR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善两者相当(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各项安全性指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身清颗粒能有效改善轻中度活动性SLE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各项免疫学指标,并且安全可靠。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中药复方的免疫双向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