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9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95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注射式β-磷酸三钙骨水泥作为植骨材料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对23例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后骨缺损区采用可注射式磷酸钙骨水泥进行填充。结果全部病例平均随访15.4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骨不连和感染情况发生,内固定无松动及脱落现象。注射式β-磷酸三钙骨水泥术后10~12周开始出现吸收,20~24周大部分吸收,28~32周基本全部吸收。术后6个月和1年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注射式β-磷酸三钙骨水泥具有安全、方便、副作用小、填充效果确实等优点。固化后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可提高患者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的安全性,促进了骨折的愈合过程,是治疗和填充胫骨骨折骨缺损区的较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复合壳多糖人工皮肤生物学功能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朱堂友  张民众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4):3676-3677,T004
目的 研制一种新型的胶原凝胶类人工皮肤。方法 制备壳多糖-胶原-糖胺聚糖(GAGs)-成纤维2细胞真皮替代物(DE),观察成纤维细胞(FB)在凝胶中的生长情况。研究不同含量壳多糖对FB和角质形成细胞(KC)生长的影响,不同含量壳多糖DE的抗感染能力以及DE裸鼠全层皮肤缺失移植试验,组织学研究其重建情况。随后在DE表面接种KC,先浸没培养,再气液界面培养,构建完善的人工皮肤。对DE和人工皮肤行组织学和电镜分析。结果 FB在凝胶中2-9d呈指数增生。DE基质配方对FB的生长无抑制作用,但可促进KC的生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随壳多糖含量增大而增强。DE移植后支持早期真皮重建和血管化。扫描电镜示DE有丰富的微孔结构。结论 复合壳多糖人工皮肤是生物相容性好,有一定抗感染能力的新型胶原凝胶类活人工皮肤。  相似文献   
3.
组织创伤及缺损常常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和外形破坏,精确的修复重建在未来仍将是一个重大的医疗问题。20世纪90年代,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首次成功用于皮肤缺损的修复,随后被迅速推广于临床[1,2]。但是ADM仅是一种皮肤替代品,与真正的活体皮肤在结构和功能上有非常大的差异。ADM移植后可减少瘢痕形成与色素沉着,改善受皮区创面愈合后的柔韧性和弹性。但与自体皮  相似文献   
4.
β-磷酸三钙(β-TCP)作为植骨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免疫反应在决定β-TCP体内转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β-TCP作为异物被免疫系统识别,触发免疫细胞的不同行为模式,从而影响着新骨形成.了解β-TCP植入后诱导的免疫环境和成骨之间的影响,有助于诱导最佳的局部免疫环境,为最终骨整合提供成骨和破骨的最佳平衡,本文将对β-TCP在骨免疫学领域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据一项DNA分析研究发现,草药产品经常被污染或含有其他植物,或含有列于标签上成分的替代物,或含有列于标签上成分的替代物,或含有其他可能植被渗入植物。  相似文献   
6.
文题释义:快速成型:是一种材料加工方法,它是在现代CAD/CAM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数控技术、精密伺服驱动技术及新材料技术的基础上集成发展起来的。不同种类的快速成型系统因所用成形材料不同,成形原理和系统特点也各有不同,但基本原理都是“分层制造,逐层叠加”。 聚乳酸:是以乳酸为主要原料聚合得到的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以及延展性,但其机械强度不足,且降解后会产生酸性代谢产物,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常与其他一种或多种生物材料复合使用,以增强骨生物活性或生物力学强度。 背景:将多聚物材料与生物陶瓷材料复合制成有机/无机复合三维支架材料,可赋予支架骨传导所必需的理化特性,同时强化材料的力学性能,但大多数骨替代材料无法预防缺损部位的感染。研究发现由于镁的降解可产生局部碱性环境,使镁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目的:探讨含镁多孔支架材料的体外抗菌活性和细胞相容性。 方法:应用低温快速成型技术制备聚乳酸/β-磷酸三钙/镁多孔支架材料,其中β-磷酸三钙与镁的质量比分别为2∶1和1∶2,分别设为PTM(2∶1)组、PTM(1∶2)组;同时应用低温快速成型技术制备聚乳酸与聚乳酸/β-磷酸三钙多孔支架材料,分别设为P组、PT组。检测4组支架的表面形貌、孔径、孔隙率及压缩模量。将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35923)接种于4组支架表面24 h,通过涂板计数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材料的抗菌活性。将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分别与4组支架材料共培养,通过CCK-8法分析材料对细胞黏附和增殖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①4组支架材料表面都形成相对均匀的多孔结构,4组支架间孔径大小和孔隙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PTM(2∶1)组和PTM(1∶2)组压缩模量明显高于P组、PT组(P < 0.05),PTM(1∶2)组明显高于PTM(2∶1)组(P < 0.05);③涂板计数实验显示,PTM(2∶1)组、PTM(1∶2)组菌落形成单位明显低于P组、PT组(P < 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培养6 h,PT组、PTM(2∶1)组、PTM(1∶2)组黏附细胞数量多于P组(P < 0.05),PTM(2∶1)组和PTM(1∶2)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培养1 d时,仅PT组细胞增殖优于P组(P < 0.05);培养4,7 d时,PT组、PTM(2∶1)组、PTM(1∶2)组细胞增殖均优于P组(P < 0.05),PTM(2∶1)组和PTM(1∶2)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⑥结果表明,聚乳酸/β-磷酸三钙/镁多孔支架材料不但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而且具有优良的细胞相容性和一定的抗压能力。 ORCID: 0000-0002-3367-674X(马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文题释义:血红蛋白氧载体:以血红蛋白为原料,通过交联、聚合、偶联等化学修饰或者将其封装在人工合成的膜中,得到一种具有运载氧气能力的红细胞替代物。 红细胞替代物:通过模拟天然红细胞生物学功能的氧载体,主要包括基于全氟碳的乳剂、含铁(Fe2+)卟啉和基于血红蛋白的氧载体。与红细胞相比,红细胞替代物具有降低感染风险、延长储存时间、在使用时无需配型等优点。 背景:血红蛋白氧载体作为红细胞替代物之一,已研究40余年,至今共有3代不同的血红蛋白氧载体。第1代和第2代主要是对血红蛋白进行化学修饰,而第3代主要是将血红蛋白封装在合成膜中。 目的:综述国内外血红蛋白氧载体研究的新进展。 方法:以“hemoglobin-based oxygen carriers,red blood cell substitutes,artificial oxygen carriers ,artificial blood”“血红蛋白氧载体,红细胞替代物,人工氧载体,人工血液”为检索词,检索2000至2019年PubMed、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收录的血红蛋白氧载体制备方法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胎儿、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的血红蛋白以及β-亚基突变的血红蛋白在制备血红蛋白氧载体上有一定优点;②关于血红蛋白的修饰和封装策略有了新的进展;③联合使用其他药物能够降低血红蛋白氧载体的血管毒性;④血红蛋白氧载体在应用上有了新方向,但是新型血红蛋白氧载体作为红细胞替代物领域的研究,在未来还需要更多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 ORCID: 0000-0003-4004-115X(杨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用舌黏膜替代尿道成形术治疗前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2006年12月至2009年6月采用舌黏膜重建尿道治疗前尿道狭窄38例,尿道狭窄长度2.4 ~ 12 cm,平均5.1 cm.结果:术后随访13 ~ 26个月,平均19.2个月,术后发生尿瘘3例(二期修补后治愈),2例发生尿道狭窄,余排尿通畅,尿道造影通畅,最大尿流率15.1 ~ 44.3 mL/s,平均24.8 mL/s.结论:舌黏膜取材方便,并发症少,是治疗前尿道狭窄的一种较好的替代物.  相似文献   
9.
《中国临床康复》2011,(7):1272-1272
6丝素蛋白作为真皮替代物移植后的组织学变化 李丽(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江苏省苏州市215006) 推荐理由:丝素蛋白是一种源于蚕丝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支持多种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有更多的潜力和优点应用于组织工程及临床修复、治疗。实验以柞蚕丝素蛋白膜为支架构建组织工程真皮替代物,并将其与自体表皮作为复合皮移植到SD大鼠皮肤缺损创面,提示以丝素蛋白为支架构建的组织工程真皮替代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血管化过程快,并能促进皮肤创面的愈合。见14卷2010年38期7065—7068页。  相似文献   
10.
背景:大面积烧伤患者切痂术后丢弃的变性皮肤是否可再利用称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通过(保留)变性真皮(基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探讨烧伤变性真皮基质组织工程化改造和临床再利用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Medline database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0/2011-01),选择文章所述内容需与烧伤变性真皮基质的获取、性质、重塑、应用、评价等方面密切相关的25篇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文献。结果与结论:保留变性真皮治疗大面积烧伤在临床上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相关基础研究显示真皮细胞外基质含有功能性基质隐匿性肽,烧伤变性真皮基质及其降解物是细胞蛋白(激)酶作用的良好底物,具有细胞趋化活性。这些结果表明,烧伤变性真皮基质及其降解产物不是临床再生利用的障碍,通过体外合理改造若能成功应用于临床必将明显缓解烧伤治疗中自体皮源不足,提高复合皮移植效果和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