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0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完全免费 | 40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606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35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37篇 |
2011年 | 58篇 |
2010年 | 61篇 |
2009年 | 59篇 |
2008年 | 51篇 |
2007年 | 68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益母草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益母草注射液治疗(LJI)组。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血清SOD、MDA、LDH和CK水平,观察心律失常及心肌损伤的形态学改变。结果:与IR组比较,LJI组SOD活力显著升高(P〈0.01),MDA、LDH和CK含量显著降低(P〈0.01),心律失常发生率(P〈0.01)及形态学改变(P〈0.05)均显著减轻。结论:益母草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有保护作用,对缺血再灌注诱发的心律失常亦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SOD活性、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稳定生物膜有关。 相似文献
2.
NO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双重作用和SOD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NO)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和在再灌注过程中加入氧自由基清除酶SOD对其产生的影响. 方法在心肌缺血前给予含不同浓度L-精氨酸(NO的底物)的KH灌注液,再灌注早期给予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再灌注期间测定心脏功能指标及冠状动脉流出液心肌酶释放量和一氧化氮含量,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心肌缺血前给予含低浓度L-精氨酸的KH液(10 mmol/L)灌注心脏,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缺血前给予含高浓度L-精氨酸的KH液(100 mmol/L) 灌注心脏明显加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而同时给予含L-精氨酸和SOD(1 000 U/L)的KH液能够明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结论 NO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操作中有双重作用,既有有益一面,又有有害一面,和SOD联合应用可以减少NO的毒性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NO的有益作用,两者合用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3.
邻苯三酚法测定3种食用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3种食用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方法:选取辽宁省农科院食用真菌研究所提供的3种鲜菌菇,采用邻苯三酚法对食用菌进行SOD活性的测定。结果:3种食用菌中SOD酶活性均为阳性。结论:3种食用菌SOD酶活性依次递增顺序为鲜金针菇、滑子菇、草菇。 相似文献
4.
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尼莫地平对照(Nim)组、三七总皂苷注射液处理组(PNS).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对脑水肿和脑梗死进行测量,并采用硫代巴比妥酸盐法测定MDA含量、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SOD活性.结果:PNS组与模型组比较,脑组织含水量减少(P<0.01),脑梗死面积显著减小(P<0.05);SOD活力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MDA是反映组织损伤程度的物质、SOD是体内重要的内源性保护物质,三七总皂苷注射液可降低缺血脑组织MDA的含量、增加SOD活性而发挥对脑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酸枣仁脂肪油提取物对大鼠血脂及SOD、CAT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酸枣仁脂肪油提取物对高血脂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以及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全血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高脂血症组,酸枣仁脂肪油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灌胃30d后,取血测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全血CAT、血清SOD、MDA活性。结果与高血脂组相比,酸枣仁脂肪油提取物各剂量组大鼠血清TC、TG、LDL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SOD及全血CAT含量均明显增强(P<0.05),而MDA含量则明显降低。结论酸枣仁脂肪油具有调节血脂作用,并可增强SOD、CAT活力,减少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6.
翻白草黄酮对糖尿病大鼠抗氧化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翻白草黄酮对糖尿病大鼠的抗氧化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理。方法:翻白草经溶剂提取,聚酰胺柱分离提取得黄酮提取物;用四氧嘧啶腹腔注射造模,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成为高剂量(216mg·kg-1·d-1)、低剂量(108mg·kg-1·d-1)、模型组3组。连续给药14天后,观察翻白草黄酮对其胸腺指数、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结果:给予翻白草黄酮后,胸腺指数上升、血清MDA含量下降、SOD含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翻白草黄酮对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抗氧化能力和增强免疫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搏心通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搏心通胶囊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口服搏心通胶囊,每次10粒,每日3次;对照组30例口服速效救心丸每次10粒,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搏心通组总有效率为89.65%,速效救心丸组为96.42%,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O、SOD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MD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搏心通胶囊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疗效明显,能明显升高NO、SOD,明显降低MDA,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对小鼠MDA、SOD和GSH-Px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Grape seed procyanidim extract,简称GSPE)对老龄小鼠丙二醛(Malondiadehycl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影响.方法 将40只雌性昆明种老龄小鼠按血液MDA水平随机分为对照组、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低、中、高(0.083g/kg·bw、0.167g/kg·bw、0.500g/kg·bw)剂量组,分别给予30d后,按试剂盒说明测定MDA含量、SOD和GSH-Px活力.结果 与老龄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血中MDA含量(P<0.05)和显著提高血清SOD活力(P<0.05),各剂量组对血清GSH-Px活力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具有降低血液MDA含量,提高血清SOD活力作用. 相似文献
9.
四君子汤对脾气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血流量及血清SOD与MD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四君子汤对脾气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四君子汤高、中、低剂量治疗组,每组10只。将除空白组外的其余各组大鼠制成脾气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灌胃后测定各组大鼠胃黏膜血流量(GMBF)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四君子汤中、高剂量组胃黏膜血流量明显增加(P<0.05或P<0.01),四君子汤3个治疗组血清SOD含量明显升高,血清MDA的含量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四君子汤可能通过显著改善胃黏膜血流量,升高血清SOD含量、降低血清MDA含量来实现对脾气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甲基叔丁基醚对胎鼠脑组织MDA、SOD及GSH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甲基叔丁基醚(MTBE)对胎鼠脑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影响.方法 健康性成熟的昆明种小鼠于孕第0天开始至妊娠结束期间,不同浓度的MTBE(0、25、100、400 mg/kg体重)采用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每天1次,胎鼠出生后第1天称体重、脑湿重,测定脑组织中MDA、GSH含量及SOD活力. 结果 不同剂量组胎鼠窝平均体重及脑湿重无变化,肉眼观察胎鼠无畸形,生长发育良好;胎鼠脑组织MDA升高(P<0.05)、还原型GSH降低(P<0.05)、SOD活性降低(P<0.05),并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MTBE可导致胎鼠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但未见胎鼠的生长发育毒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