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03篇
  免费   560篇
  国内免费   250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41篇
妇产科学   62篇
基础医学   257篇
口腔科学   48篇
临床医学   4488篇
内科学   851篇
皮肤病学   54篇
神经病学   130篇
特种医学   469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361篇
综合类   4596篇
预防医学   1111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2594篇
  16篇
中国医学   546篇
肿瘤学   4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285篇
  2020年   378篇
  2019年   395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342篇
  2016年   353篇
  2015年   409篇
  2014年   825篇
  2013年   750篇
  2012年   1079篇
  2011年   1178篇
  2010年   1256篇
  2009年   1103篇
  2008年   1390篇
  2007年   1225篇
  2006年   986篇
  2005年   1068篇
  2004年   759篇
  2003年   568篇
  2002年   488篇
  2001年   426篇
  2000年   300篇
  1999年   203篇
  1998年   179篇
  1997年   152篇
  1996年   127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液体伤口敷料脉冲式脓腔冲洗对化脓性皮脂腺囊肿切开引流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江北院区2020-06至2021-12收治的化脓性皮脂腺囊肿行切开引流的患者12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以常规方法进行冲洗换药,观察组实施普朗特脉冲式冲洗换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换药次数、换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分泌物消失时间、换药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创面评分(创面面积、创面深度、肉芽情况和渗出情况)、皮肤舒适性(压红、压痛、灼热感、潮湿感)。结果 两组创面面积、创面深度、肉芽情况、渗出情况评分干预前及干预10 d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上述指标评分干预3 d后及干预7 d后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换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分泌物消失时间、换药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液体伤口敷料脉冲式脓腔冲洗用于化脓性皮脂腺囊肿切开引流患者,可获得明显的感染防治效果,对提高皮肤舒适度及降低炎症水平,促进创面愈合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关节腔内输注抗菌药物治疗膝或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关节感染(PJ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采用关节腔内输注抗菌药物治疗PJI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1年1月1日。由两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对相关数据适时采用描述性分析或使用R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2篇(包括14项研究),合计286例患者。所有研究均为病例系列研究。对14项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PJI的总体控制率为90%[95%CI(85%,93%)]。对10项报道了不良事件的研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表明关节腔内输注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案引发不良事件主要为可逆性肾毒性和局部并发症,各项研究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75%不等。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对于膝或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的PJI,关节腔内输注抗菌药物可以取得相对较好的感染控制率,但同时该项技术也具有引发肾毒性和局部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脂氧素A4受体(ALX)/环磷酸腺苷(c AMP)/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Nedd4通路及肺泡液体清除率的影响。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乌司他丁低(25 000 U/kg)、中(50 000 U/kg)、高(100 000 U/kg)剂量组,每组9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通过气管滴注脂多糖(LPS)诱导大鼠ARDS模型,对照组气管滴注等量生理盐水,模型构建成功后根据各组给药剂量行腹腔注射,对照组及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血气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动脉氧分压(Pa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ELISA检测大鼠肺组织炎症因子表达,HE染色检测大鼠肺组织形态学变化,测定离体肺组织肺泡液体清除率,Western blot检测ALX/c AMP/p-Akt/Nedd4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PaO2及PaO2/FiO2显著降低,肺损伤评分显著...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年龄因素对腹部肿瘤手术患者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中血药浓度和药效学的影响,为临床丙泊酚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武县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60例经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的腹部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不同将其分为3组。对所有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警觉/镇静观察(the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OAA/S)评分进行常规监测,在给予患者进行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后,即刻进行OAA/S评分,并记录不同OAA/S评分时,患者的BIS、MAP及丙泊酚血药浓度情况。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过程中3组患者不同OAA/S评分时,其BIS、MAP、血药浓度达标需要时间。结果 各组患者MAP、BIS值随着OAA/S评分降低逐渐降低,丙泊酚血药浓度及达到OAA/S评分需要的时间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评分点下,75岁以上组患者的MAP、BIS值均明显高于其他组,丙泊酚血药浓度及达到OAA/S评分需要的时间均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 随着腹部肿瘤手术患者年龄的增加,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意识消失时,丙泊酚血浆浓度降低,麻醉起效较快,临床应用时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尤其如此。由于不同个体间和个体内部各肿瘤病灶间的异质性,治疗效果和生存时间差异明显。因此,准确、实时、高效地评估肿瘤负荷及相关生物学特性是进行个体化治疗的前提。相对于传统的组织活检手段,基于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的液体活检由于其无创性和便捷性逐渐在精准治疗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CTC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微小残余/复发病灶的检测、预后评价、耐药监测等方面的优势也被众多研究证实。本文主要讨论CTC计数和表型在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评估、疗效评价、治疗决策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在腹腔镜胃肠手术患者围术期液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纳入2019年9月—2020年9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腹腔镜胃肠手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9例、女21例,年龄60~7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在PVI指导下补液;对照组30例,在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指导下补液。通过Masimo Radical-7和SedLine连续监测患者PVI、灌注指数(PI)、患者状态指数(PSI),术中PSI保持25~50。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2)围术期观察指标,包括术中晶体输入量、胶体输入量、输液总量、尿量,以及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时间、警觉/镇静(OAA/S)评分、排气时间、住院时间;(3)血流动力学及容量指标,包括患者入室6 min(T0)、插管后6 min(T1)、切皮时(T2)、胃肠吻合后(T3)、拔管后6 min(T4)的心率、平均动脉压、PVI、PI、中心静脉压;(4)炎症细胞因子及动脉血乳酸指标,包括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和第3天血浆中C反应蛋白、内毒素、降钙素原及乳酸。结果 (1)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两组患者拔管时间、PACU时间、OAA/S评分、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术中晶体输液量、术中输液总量、术中尿量、排气时间均高于观察组,术中胶体输液量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两组间不同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PV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的中心静脉压和PVI均高于观察组,前者在T2、T4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者在T1、T4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两组患者的PI、对照组心率、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T0时比较,观察组心率T1~T3逐渐降低、T4时升高,对照组平均动脉压T1时降低、T2~T4时逐渐升高,两组中心静脉压T1时降低、T2~T4时逐渐升高,两组PVI T1~T4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两组患者内毒素、C反应蛋白、乳酸在术后第1、3天均高于术前,且术后对照组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PVI监测应用于腹腔镜胃肠手术中能较好地指导液体管理,维持合适的循环容量和组织氧供需平衡,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对机体快速康复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朱昊  贾剑超  俞兰 《肿瘤防治研究》2021,48(11):1023-1029
胃癌因其高流行状态已成为我国一大公共卫生问题。环状RNA(circRNA)由于可稳定存在于人类的多种体液中,具备液态活检的先天优势,成为近年来精准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文献,基于circRNA的生物学特征,归纳circRNA在胃癌早期筛查诊断、疗效监测、预后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论述circRNA作为新兴液体活检标志物的可能性及可靠性,为今后circRNA作为胃癌临床诊疗、评估、预后分子标志物的开发和转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脉压变异度(PPV)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在腹膜后巨大恶性肿瘤切除术患儿中的应用。方法:择期行腹膜后巨大恶性肿瘤切除术患儿64例,年龄0.5~3岁,ASA Ⅱ-Ⅲ级。随机将患儿分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和常规液体治疗组(C组),每组32例。G组以PPV为指导,根据GDFT方案进行液体管理,C组采用常规液体管理。记录手术开始(T1)、手术开始后1 h(T2)、手术结束(T3)的MAP、CVP、PPV、Lac值、TNF-α、IL-6浓度。记录术中输注晶体液量、胶体液量、液体总量、出血量、尿量、手术时间、多巴胺使用率以及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G组输注晶体液量显著少于C组(P<0.05),而输注胶体液量显著多于C组(P<0.05)。两组术中输注液体总量、出血量、尿量与多巴胺使用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3时刻,G组PPV、TNF-α、IL-6显著低于C组(P<0.05),而两组间MAP、CVP、Lac在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而在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PV指导的GDFT可以应用于腹膜后巨大恶性肿瘤切除术患儿,能维持其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炎症因子IL-6、TNF-α释放,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但对术后转归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程控间歇脉冲输注联合患者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模式下产妇发生爆发痛的相关因素。
方法 选择行分娩镇痛的产妇215例,年龄20~45岁,孕期≥37周,单胎头位,ASA Ⅱ或Ⅲ级。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后接入电子镇痛泵,参数设置:0.08%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 μg/ml,负荷剂量15 ml,脉冲剂量10 ml/h,单次追加剂量8 ml,锁定时间30 min,极限量30 ml/h。当产妇出现爆发痛时给予0.12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 μg/ml共10 ml追加,根据产妇是否发生爆发痛分为两组:爆发痛组和无爆发痛组。记录产妇一般情况和分娩镇痛相关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爆发痛的相关因素。
结果 93例(43.2%)产妇发生爆发痛。与无爆发痛组比较,爆发痛组产间发热率明显升高、分娩镇痛满意度明显降低(P<0.05)。两组器械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硬膜外镇痛中断、镇痛15 min后NRS评分增加和第一产程时间延长是发生爆发痛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论 镇痛15 min后NRS评分增加、硬膜外镇痛中断、第一产程时间延长是硬膜外分娩镇痛后发生爆发痛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