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5篇
  免费   340篇
  国内免费   224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53篇
妇产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155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162篇
内科学   409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141篇
特种医学   189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299篇
综合类   1399篇
预防医学   467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581篇
  5篇
中国医学   558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302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401篇
  2007年   337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346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调研江苏省公立医院编内及非在编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方法:对江苏省内公立医院发放调研问卷,收集数据整理后运用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法描述其运营概况、编内及非在编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情况,运用公平理论分析公立医院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结果:江苏省公立医院编内人员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非在编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省属公立医院非在编人员占比最高;编内人员缴费基数及养老待遇均显著高于非在编人员;编内人员参加职业年金,非在编人员尚未建立年金计划。结论:树立底线公平理念,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改革完善非在编人员年金计划政策;建立健全参保成本财政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对下肢肌力减退的预测作用。 方法横断面研究设计,选择2018年9月至10月于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血液净化中心的95例MHD患者,检测其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采用5次站立-坐下实验(5-STS)评价其下肢肌力。根据5-STS完成时间将MHD患者分为下肢肌力正常组(n=85)与减退组(n=10),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下肢肌力减退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因素预测MHD患者发生下肢肌力减退的特异度和敏感度。 结果95例MHD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为11.00~99.50 nmol/L,中位数31.23(19.90~43.30)nmol/L;5-STS完成时间为3.55 s~18.71 s,中位数9.81(7.12,12.43)s,下肢肌力减退者10例(1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D3是MHD患者下肢肌力减退的保护性因素[OR=0.761,95%CI(0.592~0.978),P=0.033]。进一步ROC曲线分析显示,25(OH)D3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5,其预测MHD患者发生下肢肌力减退的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80.00%。 结论MHD患者血清25(OH)D3水平普遍较低,下肢肌力减退者更为明显;血清维生素D水平对MHD患者是否存在下肢肌力减退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后跟着地跑者相比无跑步习惯人群是否存在足弓肌肉力量下降的趋势。方法:本研究招募无跑步习惯者和后跟着地跑者(习惯穿着缓冲跑鞋进行跑步)各12名。两组受试者均进行优势侧的持续10秒的跖趾关节力量测试和足趾拉力测试,分别获取最大力量数值并除以体重进行标准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人群力量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相比于无跑步习惯组,后跟着地跑组的跖趾关节绝对力量和足趾拉力均无明显差异,但其跖趾关节相对力量具有下降趋势(P=0.065)。结论:后跟着地跑者相比普通无跑步习惯的人群,足弓相关构成肌肉的相对力量存在一定下降趋势,跑姿和缓冲跑鞋对其影响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干预产后盆底康复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前排空大小便,平卧位,双腿弯曲,将治疗头置入阴道内5~7cm,电流不超过50mA,以患者感到盆底肌产生非自主收缩为宜,循序渐进,频率脉宽和生物反馈根据病情并调整,30min/次,2次/周,连续治疗5周为1疗程。治疗组30例穴位埋线治疗10天1次,3次/疗程;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同对照组。观测临床表现、盆腔器官脱垂程度评分、Ⅰ类肌纤维肌力、Ⅱ类肌纤维肌力、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5周),判定疗效。[结果]盆腔器官脱垂程度评分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Ⅰ类肌纤维肌力、Ⅱ类肌纤维肌力正常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干预产后盆底康复,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分析不同骨密度老年人群的体成分、肌力和心脏功能特点。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骨密度检查年龄为65~80岁的500名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并记录受试者骨骼肌指数、体脂肪率、脂肪控制、肌肉控制、右臂肌肉量、肌力;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查并记录受试者心脏功能(EF、EDV、ESV、FS、HR、e/a)。结果 在500例研究对象中,骨量异常人数较多,占77 %,其中骨质疏松者93人(18.6 %),骨量减少者292人(58.4 %),骨量正常者115人(23%)。在男性中,骨质疏松者21人(8.4 %),骨量减少者153人(61.2 %),骨量正常者76人(30.4 %);在女性中,骨质疏松者72人(28.8 %),骨量减少者139人(55.6 %),骨量正常者39人(15.6 %);女性患骨质疏松的比例高于男性。女性的体脂肪率(37.20±4.13)高于男性(28.15±5.38);女性骨骼肌指数(8.20±0.58)低于男性(9.23±0.55)(P<0.05)。500例研究对象中需进行肌肉控制(增肌)的比例为55.6 % (278人),需进行脂肪控制(减脂)的比例为100 %(500人)。男性、女性分别按照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及骨质正常组,三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T值、 Z值、骨骼肌指数、肌肉控制、右臂肌肉量、右手握力、左手握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体脂肪率、脂肪控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男性组BMI、T值、 Z值、骨骼肌指数、肌肉控制、右臂肌肉量、右手握力、左手握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T值、 Z值、骨骼肌指数、肌肉控制、右臂肌肉量、右手握力、左手握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T值与骨骼肌指数、BMI、右臂肌肉量及右手握力呈正相关;相较BMI,T值与骨骼肌指数、右臂肌肉量相关性更高;与肌肉控制(增肌)呈负相关(r值= – 0.326,P=0.000);与体脂肪率及脂肪控制无相关性。心脏功能EDV(F=0.042,P=0.958)、ESV(F=0.008,P=0.992)、EF值(F=0.060,P=0.942)、FS值(F=0. 057,P=0.945)、HR(F=0. 032,P=0.96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F=3.768,P=0.0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群骨量异常比率较高,随着骨密度减低,骨骼肌指数及肌力也会下降,且骨质疏松患者易出现心脏舒张功能减低。利用生物电阻抗测定人体成分可以分析骨质疏松患者人体成分变化,能够更细化地了解其肌肉和脂肪的含量,为进一步预防、治疗骨质疏松及优化老年人人体成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产妇因受到妊娠期激素水平的影响,使盆底肌松弛,并随着妊娠期进展,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盆底肌肉损伤。此外,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逐渐加强,可造成部分韧带的松裂。上述因素均会导致产妇在产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据相关文献资料显示,盆底功能障碍不仅降低产妇生活质量,还会直接影响性生活和家庭和谐关系[1]。有研究表明,加强产后盆底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盆底肌力,提高性生活质量[2]。因此,本研究探讨了针对性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盆底综合肌力恢复及性功能障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欧阳军 《养生月刊》2020,41(4):303-307
7、乙肝合并脂肪肝加快向肝硬化发展:临床调查发现,慢性病毒性乙肝、丙肝合并脂肪肝会增加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缩短慢性肝炎向肝炎后肝硬化的发展时间。肝纤维化是慢肝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然病理过程,而肝纤维化是由于肝细胞外胶原基质和非胶原基质代谢失衡形成基底膜,造成肝血窦毛细血管化,这是肝纤维化的分子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盆底功能障碍临床治疗以物理疗法为主,多采取盆底肌锻炼,但效果并不理想;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有利于改善盆底功能障碍。本研究探索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配合盆底肌锻炼对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影响。方法选取2016-10-03-2018-10-20于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分娩且产后6周诊断为盆底功能障碍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配合盆底肌锻炼的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盆底肌锻炼康复训练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盆腔脏器脱垂和尿失禁情况、两种盆底肌肌力变化、盆底肌D_(max)和盆底肌持续收缩60s的H值。结果观察组盆腔脏器脱垂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6.67%,χ~2=8.291,P=0.004。观察组尿失禁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5.00%,χ~2=11.582,P<0.001。治疗后观察组Ⅰ类肌纤维肌力为(4.13±1.15)级,高于对照组的(2.83±1.06)级,t=6.438,P<0.001;Ⅱ类肌纤维肌力为(3.57±1.52)级,高于对照组的(2.55±0.62)级,t=4.813,P<0.001。治疗后观察组D_(max)为(25.12±3.21)μV,高于对照组的(18.02±2.11)μV,t=14.317,P<0.001;观察组H值为(17.24±2.49)μV,高于对照组的(13.87±3.14)μV,t=6.514,P<0.001。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配合盆底肌锻炼可提高盆底肌纤维肌力,有效改善妇女产后盆腔脏器脱垂和尿失禁情况,有助于盆底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