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53篇
  免费   382篇
  国内免费   130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946篇
基础医学   70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239篇
内科学   213篇
皮肤病学   69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96篇
综合类   6077篇
预防医学   261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744篇
  12篇
中国医学   2614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231篇
  2020年   340篇
  2019年   362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368篇
  2016年   322篇
  2015年   416篇
  2014年   817篇
  2013年   879篇
  2012年   1092篇
  2011年   1185篇
  2010年   1194篇
  2009年   1124篇
  2008年   1305篇
  2007年   1102篇
  2006年   951篇
  2005年   1070篇
  2004年   886篇
  2003年   783篇
  2002年   713篇
  2001年   618篇
  2000年   498篇
  1999年   381篇
  1998年   340篇
  1997年   330篇
  1996年   271篇
  1995年   217篇
  1994年   147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体重指数(BMI)对不孕女性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 年1 月—2020 年6 月于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生殖中心施行IUI 治疗的3 707 例患者的周期资料,按照BMI 分为3 组,A 组(正常 体质量组18.5 kg/m2≤BMI<23.0 kg/m2)、B 组(超重组23.0 kg/m2≤BMI<25.0 kg/m2)、C 组(肥胖组BMI≥25.0 kg/m2),比较各组间 一般资料以及妊娠结局。结果:在方案中,3 组间自然周期方案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口服药物联合肌注促排药物 方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MI 与活产率无关,B 组(OR=1.161,95% CI:0.861~1.565,P=0.328)以及C 组(OR=1.003, 95% CI=0.761~1.322,P=0.948)与A 组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肌注促排药物(OR=1.425,95% CI:1.026~1.980,P=0.035) 以及口服药物联合肌注促排药物(OR=1.366,95% CI:1.038~1.796,P=0.026)是影响活产率的独立因素。肥胖(OR=2.784,95% CI:1.471~5.267,P=0.002)以及继发性不孕(OR=3.048,95% CI=1.454~6.389,P=0.003)是早期流产的危险因素。结论:肥胖以及继 发性不孕为早期流产的危险因素,促排药物可提高不孕患者IUI 活产率。  相似文献   
2.
3.
本共识聚焦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病因检查,由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生殖免疫专业委员会发起,组织妇产科、生殖医学科、男科、风湿免疫科等多学科专家成立专家共识编写组,经反复讨论修改撰写而成。内容涉及RSA病因检查各方面,包括从RSA病因的精准筛查时机及项目、解剖结构筛查、遗传学筛查、内分泌因素筛查、免疫因素筛查、易栓症筛查、感染筛查及其他不良因素与男性因素筛查等8个内容16条建议,为RSA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弓形虫感染对小鼠和人子宫自然杀伤细胞(uterine natural killer cells, uNK cells)比例、数量、分化和功能的影响,探讨uNK细胞在弓形虫感染致早孕流产中的作用。方法 妊娠第6.5天给予孕鼠腹腔注射弓形虫速殖子,建立孕早期弓形虫感染致流产小鼠模型,妊娠第9.5天分离小鼠子宫淋巴细胞。取人正常妊娠孕早期流产新鲜蜕膜组织,分离人子宫淋巴细胞,与弓形虫RH株速殖子体外共培养48 h(弓形虫与子宫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0.5∶1、1∶1、2∶1)。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uNK细胞表型(CD122、NK1.1、DX5)、人uNK细胞表型(CD3、CD56、CD11b、CD27)及胞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γ, 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表达水平。磁珠分选小鼠和人uNK细胞,以小鼠YAC⁃1或人K562细胞作为靶细胞、以小鼠或人uNK细胞作为效应细胞,采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释放法检测效应细胞/靶细胞比例分别为1∶1、5∶1、10∶1、20∶1时uNK细胞的杀伤功能。结果 妊娠第9.5天,弓形虫感染组小鼠流产率较对照组显著上升(83.02% vs. 3.51%;[χ2] = 71.359,P < 0.001)。与对照组比较,弓形虫感染组小鼠uNK细胞绝对数量显著降低[(4 547 ± 1 610)个/只 vs.(8 978 ± 3 339)个/只;U = 2.000,P < 0.05]、细胞表面NK1.1表达水平显著下降[(74.53 ± 8.37)% vs.(93.00 ± 1.11)%;U = 0.000,P < 0.05]、NK1.1⁃DX5⁃细胞比例显著上升[(20.10 ± 8.03)% vs.(5.04 ± 0.68)%;U = 0.000,P < 0.05]、NK1.1+DX5+细胞比例显著下降[(21.70 ± 12.48)% vs.(45.75 ± 2.26)%;U = 0.000,P < 0.05]、IFN⁃γ表达水平显著升高[(16.74 ± 1.36)% vs.(8.13 ± 1.90)%;U = 0.000,P < 0.05],但TNF⁃α表达水平无显著改变[(67.98 ± 9.20)% vs.(52.93 ± 10.42)%;U = 2.000,P > 0.05]。弓形虫感染组小鼠uNK细胞表现出较强杀伤能力,且杀伤作用随着效应细胞/靶细胞比例升高逐渐增强;效应细胞/靶细胞比例为1∶1、5∶1、10∶1、20∶1时,感染组uNK细胞对YAC⁃1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2.30%、4.32%、8.12%和12.65%,对照组分别为1.21%、1.63%、2.51%和3.22%。将人子宫淋巴细胞与弓形虫RH株速殖子共培养48 h后,弓形虫感染组人uNK细胞在子宫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弓形虫2∶1组 vs. 对照组:(6.61 ± 1.75)% vs.(17.48 ± 4.81)%;F = 7.307,P < 0.01]、绝对数量显著减少[弓形虫2∶1组vs. 对照组:(12 104 ± 5 726)个/孔 vs.(65 285 ± 21 810)个/孔;H =11.540,P < 0.01]。弓形虫感染组uNK细胞中,CD56brightCD16⁃调节型NK细胞亚群比例较对照组减少(弓形虫2∶1组vs. 对照组:(25.25 ± 5.90)% vs.(36.03 ± 4.51)%;F = 3.213,P > 0.05]、CD56dimCD16+杀伤型NK细胞亚群比例增加[弓形虫2∶1组vs. 对照组:(11.15 ± 2.15)% vs.(7.09 ± 2.24)%,F = 2.992,P > 0.05],两者比值显著降低[弓形虫2∶1组vs. 对照组:(2.37 ± 0.92)vs.(5.58 ± 2.39);H = 8.228,P < 0.05];CD11b+CD27⁃细胞比例显著上升[弓形虫2∶1组vs. 对照组:(30.28 ± 6.91)% vs.(17.48 ± 4.67)%;H = 6.556,P < 0.05],IFN⁃γ [弓形虫2∶1组vs. 对照组:(14.13 ± 1.28)% vs.(15.19 ± 1.64)%;F = 1.639,P > 0.05]、TNF⁃α表达水平无显著改变[弓形虫2∶1组vs. 对照组:(54.76 ± 10.02)% vs.(50.33 ±3.67)%;F = 0.415,P > 0.05]。弓形虫感染组人uNK细胞具有较强杀伤能力,且杀伤作用随着效应细胞/靶细胞比例升高逐渐增强;效应细胞/靶细胞比例为1∶1、5∶1、10∶1、20∶1时,感染组u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11.90%、28.11%、49.91%和73.35%,对照组分别为11.21%、21.63%、33.51%和48.22%。结论 弓形虫感染对小鼠和人uNK细胞分化和分泌功能产生了不同影响,但均可引起小鼠和人uNK细胞绝对数量减少、杀伤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6.
药物流产(MA)是早孕期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主要药物为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二者联合使用,可使早孕期孕妇完全终止妊娠率达到90%。但是,MA导致的患者阴道流血时间长、量多,甚至阴道大流血,而需采取急诊刮宫术治疗等,尚未被彻底解决。如何安全、有效终止早孕期妊娠,保护女性生殖健康是目前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重点。美国妇产科医师学学会(ACOG)发布的《2020 ACOG实践简报:孕龄≤70 d药物流产(No.225)》对早孕期孕妇终止妊娠,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笔者拟就该简报对MA用于孕龄≤70 d孕妇的临床效果评估,MA用药方案、禁忌证、适应证,MA前咨询和检查,MA疼痛管理,MA后观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随访管理、避孕措施9个方面基于循证医学推荐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了解育龄期女性非意愿妊娠的现状,减少女性非意愿妊娠和重复流产的发生,提高育龄期女性生殖健康水平,实现优生优育。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11月湖北省中医院妇产科计划生育门诊3 590例要求行人工流产术的女性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人工流产情况及非意愿妊娠原因等情况,通过对流产女性的电话回访了解其术后生殖健康及术后避孕方式。将人工流产次数≥2次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只有1次人工流产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3 590例人工流产患者,其中重复流产者1 640例,占45. 7%。在重复流产者中,流产次数≥3次者占14. 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避孕知识掌握较差者发生重复流产的风险较高(OR=0. 430,95%CI:0. 389~0. 475)。患者非意愿妊娠的原因主要为未避孕(36. 6%)和避孕失败(46. 7%)。术后33. 2%的已婚妇女选择节育器避孕,75. 2%的未婚妇女选择工具避孕。调查对象中,12. 0%的调查对象患有不同程度的阴道炎,8. 0%的调查对象常感到慢性盆腔痛,4. 8%的调查对象有过不良妊娠史,10. 0%的调查对象主观感觉术后月经量较术前明显减少,11. 7%的调查对象主观感觉月经量较术前增多。避孕知识获取途径主要为网络,18. 8%的调查对象掌握较差,46. 5%的调查对象掌握尚可,34. 7%的调查对象掌握较好。结论我国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率及重复人工流产率均较高,应进一步开展人工流产后关爱服务,促进高效避孕方法的使用,从而保障女性身心健康,减少非意愿妊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5例稽留流产绒毛进行遗传学检测,明确其病因和发生机制,为夫妇再次生育时复发风险评估及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Affymetrix CytoScan 750K染色体微阵列芯片(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对5例稽留流产绒毛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分析,同时根据检出CNV片段大小及家属意愿,对5对夫妇设计合理的家系验证方案,以明确1p36微缺失的来源。结果:CMA检测结果显示胎儿1在1p36.32p36.31存在1.75 Mb微缺失,胎儿父母常规核型分析和CMA检测均未见异常,但仍不排除父母一方是否为该片段插入易位携带者;胎儿2和3的CMA结果分别为1p36.13p36.12区带存在5.10 Mb微缺失和1p36.33p36.22区带存在9.21 Mb片段缺失,两者父母高分辨核型分析均未见异常,定制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探针检测也未发现该位点的缺失、重复或易位重排等异常,应为新发异常。CMA提示胎儿4和5分别在1p36.33p36.22和1p36.33p36.23区带存在9.28 Mb和7.64 Mb微缺失,胎儿4父母高分辨核型正常,胎儿5父母拒绝进一步行家系验证。结论:本文在国内外首次报道了5例1p36缺失综合征引起的早孕期复发及偶发性流产,包括2例中间缺失和3例单纯末端缺失。CMA可发现流产胎儿隐匿性染色体亚显微结构变异,结合常规/高分辨核型分析、FISH、CMA等技术的优缺点,制定合理的家系验证方案,有助于明确染色体变异发生机制,对夫妻再孕时产前诊断和再发风险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