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02篇
中国医学   24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山豆根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BL6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培养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BL6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对照组用不含药物的RMPI1640培养基进行处理,处理组分别采用含有400μg/ml、500μg/ml、600μg/ml、700μg/ml、800μg/ml山豆根提取物的RMPI1640培养基进行处理。采用细胞增殖抑制实验、黏附实验、侵袭重组基底膜实验、趋化性运动实验观察山豆根提取物对黑色素瘤细胞B16-BL6增殖、黏附、侵袭和转移的影响。结果山豆根提取物终浓度为700、800μg/ml时,B16-BL6细胞增殖生长O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2.526,4.371,P0.05);山豆根提取物终浓度为500、600、700、800μg/ml时,黏附能力O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4.856,8.515,8.926,12.357,P0.05),侵袭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t=4.661,9.824,12.460,16.300,P0.05),趋化性运动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t=2.698,3.906,6.012,7.974,P0.05)。结论山豆根具有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BL6增殖、黏附、侵袭和转移的能力,且与药物剂量呈依赖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宓靖凯 《北京中医药》2006,25(4):241-242
山豆根和北豆根是较常用的清热解毒中药,两者名称相似,但却是两种来源不同的植物,临床功效也有所不同.为了达到正确使用两种药物的目的,本文将从药用历史、品种来源、主要成分以及药理、毒理作用等方面分别叙述,以便使广大医务、药剂人员在临床中区别运用.  相似文献   
3.
山豆根又名广豆根、小黄连,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茎,性味苦、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功效.2010年版《中国药典》记载其有毒[1],常用剂量3-6g.山豆根含有多种生物碱,如果超剂量使用,极易出现中毒反应.现报道1例因服用每剂含12g山豆根的中药汤剂所导致的全身扭转痉挛的病例,并文献复习,以期提高对山豆根临床应用的认识,避免类似事件再发.  相似文献   
4.
孙蓉  冯群  谢元璋  杨倩  李素君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4):2760-2764
建立小鼠咽喉实热证模型,给予山豆根水提组分,检测血中热证指标和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通过考察并比较山豆根水提组分对小鼠发挥抗炎作用剂量下的伴随毒副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研究,阐释有毒中药山豆根"功效-毒性-证候"相关性。结果山豆根水提组分对混合致炎液所致咽喉实热证模型小鼠的耳肿胀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连续多次给药可引起小鼠血中ALT,AST活性明显升高,肝脏系数增大,血中PGE2,SOD,MDA,NO,NOS,GSH,GSH-Px等指标有明显改变。表明,山豆根水提组分对混合致炎液所致咽喉实热证模型小鼠耳肿胀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比对正常动物强,药效剂量下的山豆根还可产生一定的肝脏毒副作用。山豆根对咽喉实热证小鼠的抗炎作用及肝毒性机制均与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
D101型大孔树脂纯化山豆根总生物碱的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D101型大孔树脂纯化山豆根总生物碱的工艺条件。方法:选择苦参碱为指标成分,采用UV测定总生物碱含量,检测波长415 nm。以总生物碱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上样量质量浓度、洗脱剂用量及种类、洗脱流速等因素对山豆根总生物碱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液用盐酸调p H 3~4,用20%氨水调p H 10,上样液质量浓度0.8 g·m L-1,上样流速2 BV·h-1,上样量为山豆根药材与树脂体积比例1∶2.5,加水2 BV除杂,用70%乙醇4 BV于4 BV·h-1流速洗脱;总生物碱纯度66.83%。结论:D101型大孔树脂对山豆根生物碱类物质具有较好的纯化效果,优选的工艺简单可行,为山豆根的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双料喉风散系清朝雍正年间民间秘方经研制而成。该药由珍珠、人工牛黄、冰片、黄连、山豆根、甘草、青黛、人中白、寒水石组成。常规一般用于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的治疗。近年来研究发现,该药还可以用于褥疮、宫颈糜烂、溃疡性结肠炎、糖尿病足溃疡、耳炎、单纯性疱疹的治疗。方法简单,符合民间疗法简便效廉的定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山豆根及其制剂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现代医学期刊数据库和中国中医药数据库,对收集到的111例山豆根及其相关制剂致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口服山豆根日剂量超过5 g或肌内注射肝炎灵注射液4 m L即出现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以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损害为主,分别占山豆根引起不良反应的32.21%和31.46%。结论山豆根作为临床治疗咽喉肿痛的常用药物,临床医师/药师应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加强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9,(24):3392-3398
目的:探讨山豆根治疗白血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数据库检索山豆根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蛋白,借助UniProt、PubMed数据库查询活性成分靶点蛋白对应的基因名称,运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通过DisGeNET数据库查询与白血病相关的基因(即疾病靶点),借助OmicShare平台筛选山豆根活性成分靶点与白血病疾病靶点的交集基因,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其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利用DAVID生物信息学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山豆根活性成分13个、靶点蛋白204个,节点度值排名靠前的化合物及靶点蛋白包括槲皮素、山柰素以及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蛋白质丝氨酸蛋白酶1(PRSS1)、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CAMKK2)等。山豆根活性成分靶点与白血病疾病靶点的交集基因共24个,包括IRF1、BCL2、CYP1A1、PIM1等。上述交集基因的PPI网络共包含节点24个、边142条,平均节点度值为6.5,平均介数为0.045。GO分析结果显示,上述交集基因的生物过程涉及缺乏配体的体外凋亡信号通路、凋亡过程的负调控、B细胞增殖的正调控等,分子功能主要包括蛋白质同源化活性、相同蛋白质的结合等,细胞组分主要包括胞外区、线粒体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上述交集基因主要与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Janus激酶/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人类嗜T淋巴细胞Ⅰ型病毒(HTLV-Ⅰ)感染等通路有关。结论:山豆根中的活性成分可能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HTLV-Ⅰ感染等通路作用于PTGS2、PRSS1、CAMKK2等靶点,进而发挥对白血病的治疗作用,呈现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山豆根中抗HBV的物质基础,并探索建立肝炎灵新的质控标准。方法采用正丁醇萃取方法提取山豆根药材中的总皂苷成分。并以HepG2.2.15细胞株为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不接种细胞只加培养液)、细胞对照组(接种细胞但不加药物)、药物干预组(分为不同浓度组)、阳性药物(拉米夫丁)对照组,药物作用9天后,采用ELISA法检测药物作用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上清中病毒DNA含量,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毒性。结果山豆根中皂苷类组分和其他各组分在体外只有高浓度时对HepH2.2.15细胞具有毒性抑制作用,其他稀释倍数的浓度均无显著毒性;山豆根中皂苷类组分和其他各组在体外都具有一定的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作用,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各组分之间无显著差异性,其中山豆根中正丁醇水溶液组分的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的作用较优,而山豆根中皂苷和其他组分并未显示出更好的抑制作用。结论山豆根中皂苷和其他组分并未显示出更好的抑制病毒作用,提示山豆根中尚有其他成分或各种不同成分组合的抗HBV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10.
张云方 《海峡药学》2011,23(12):50-52
通过植物形态、生药学形态、显微特征研究山豆根的真品和伪品,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