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1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32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0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85篇
内科学   50篇
皮肤病学   67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730篇
综合类   770篇
预防医学   20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66篇
中国医学   247篇
肿瘤学   1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个月前,郭先生打羽毛球时伤了脚。几天后,郭先生开车踩刹车时发现右脚使不上劲。检查发现,郭先生的右脚属于陈旧性跟腱断裂。跟腱位于小腿后方,对行走、跳跃、跑步等动作的完成有重要作用。在羽毛球运动中,跨步、起跳较多,跟腱最容易受伤,受伤时往往还能听见跟腱断裂的声音。由于跟腱断裂后只是感觉脚使不上劲,急性期过后也不是特别疼痛,因此常被误认为普通的扭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肿瘤术后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因素与转归。方法 对2018-11—2019-10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69例脑肿瘤接受脑部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后3d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下肢静脉血栓情况。通过手术时间、年龄、术后脱水药物使用及性别因素对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术后3个月电话通知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患者来院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转归。结果 17例患者术后发生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24.63%。脑肿瘤术后未发生血栓组52例,年龄1~70(48.59±12.59)岁,手术时间(3.36±1.53)h,男女性别比20∶32,术后脱水药物使用与未使用比例40∶12。小腿肌间血栓组17例患者年龄35~75(56.00±10.61)岁,手术时间(3.78±1.13)h,男女性别比4∶13,术后脱水药物使用与未使用比例14∶3。手术时间、性别、是否术后应用脱水药物在脑肿瘤术后未发生血栓组与发生小腿肌间血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通过双下肢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7例小腿肌肉静脉血栓完全溶解。结论 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可发生于脑肿瘤患者术后,其形成的因素与手术时间、性别、术后是否应用脱水药物无关,与患者年龄有关。肌间静脉血栓在3个月后可以溶解。  相似文献   
3.
4.
小腿溃疡为外科常见疾病,病程长,是静脉功能不全发展的最终结果,中老年女性群体中较为常见,给患者正常工作、生活造成极大影响[1]。小腿溃疡患者术后短期内肢体功能不能完全恢复,出院后继续进行功能锻炼对于改善肢体功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意义重大。家庭访视是一种重要的社区健康服务方式,能为社区各类人群提供卫生服务,在提高小腿溃疡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而跨理论模型(Trans-theoretical model,TTM)为现阶段健康行为促进代表性理论,目的在于改变不健康行为,建立良好行为。本研究选取我院102例小腿溃疡患者,探讨TTM构建下的社区家庭访视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在治疗小腿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小腿骨折患者,对其开展外固定支架治疗,并观察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60例小腿骨折患者经外固定治疗后,均获取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其中复位选取骨折解剖患者39例,选取近解剖患者21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4.2±0.6)个月,成功去除外固定支架时间(7.6±1.4)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断针情况,均未出现相关感染情况,恢复良好。结论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小腿骨折,临床效果满意,对患者可发挥积极的治疗作用,具有临床推广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7.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外增压膝内侧-小腿内侧上部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胫后动脉皮支皮瓣修复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小腿中下段软组织损伤治疗方式.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疗法可制成感觉皮瓣,促进小腿感觉功能恢复和神经覆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很好地与小隐静脉为何、促进局部创面修复;外增压膝内侧-小腿内侧上部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疗法可便捷获取皮瓣、操作简单;胫后动脉皮支皮瓣修复疗法解剖恒定,对小腿主干血管无损伤,手术简单,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小腿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科接受治疗的88例小腿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着分为实验组(n=44)与参照组(n=44),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模式为舒适护理,较比不同模式下两组患者的疼痛度、并发症、焦虑情绪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腿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舒适护理服务,对减轻患者痛感、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均有一定帮助,还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我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显微外科技术结合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小腿Gustilo ⅢC型损伤的手术策略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7月~2018年3月治疗Gustilo ⅢC型小腿毁损伤患者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左侧13例,右侧8例;年龄13~67岁;软组织缺损面积9 cm×7 cm~28 cm×13 cm;骨缺损长度5~13 cm,平均(9.32±2.47) cm。根据肢体毁损情况采取两种手术方式:急诊重建肢体血运+一期或二期游离股前外皮瓣覆盖创面+后期骨搬运16例,急诊重建肢体血运+二期骨与软组织同步搬运5例。出院后门诊定期复查:创面愈合情况,有无局部及钉道感染,滑移骨段是否偏斜,并根据新生骨矿化情况调整搬运速度。[结果] 21例患者全部保肢成功,16例皮瓣中1例皮瓣远端皮缘坏死,经植皮后痊愈。软组织及骨缺损均得到修复,骨折端全部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18~33个月随访,平均(23.74±4.63)个月,末次随访根据ASAMI评分标准进行骨愈合及功能评价:优5例,良11例,可5例,优良率76.19%。[结论]显微外科技术结合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小腿GustiloⅢC型严重毁损伤,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内侧腓肠肌肌(皮)瓣修复小腿近端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0月至2019年1月,对6例小腿近端恶性肿瘤切除后的胫前软组织缺损患者分别采用内侧腓肠肌肌(皮)瓣转移修复、内侧腓肠肌肌瓣转移联合人工网状补片重建伸膝功能,并于术后3个月对切口的愈合情况、肢体功能以及肿瘤控制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本组共6例患者,术后获随访11~34个月,平均(13.3±3.2)个月。5例切口一期愈合(占83.3%);1例皮瓣边缘发生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1例于术后12个月因肿瘤肺转移而死亡;1例于术后3个月时肿瘤局部复发接受了二次手术治疗;其余4例肿瘤无复发,效果较满意。患者术后3个月MSTS评分为17~29分,平均(26.2±4.8)分;评定下肢功能的优良率为83.3%(5/6)。结论采用内侧腓肠肌肌(皮)瓣转移修复小腿近端恶性肿瘤切除后的软组织缺损,以及联合人工网状补片行伸膝功能重建,其方法简单易行,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