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63篇
  免费   1713篇
  国内免费   1535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1138篇
口腔科学   52篇
临床医学   2532篇
内科学   6990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786篇
特种医学   550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348篇
综合类   6526篇
预防医学   1417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2516篇
  52篇
中国医学   2404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13篇
  2022年   436篇
  2021年   438篇
  2020年   513篇
  2019年   592篇
  2018年   323篇
  2017年   574篇
  2016年   654篇
  2015年   738篇
  2014年   1232篇
  2013年   1201篇
  2012年   1654篇
  2011年   1678篇
  2010年   1544篇
  2009年   1578篇
  2008年   1655篇
  2007年   1550篇
  2006年   1428篇
  2005年   1370篇
  2004年   1028篇
  2003年   866篇
  2002年   681篇
  2001年   536篇
  2000年   400篇
  1999年   355篇
  1998年   305篇
  1997年   271篇
  1996年   264篇
  1995年   220篇
  1994年   197篇
  1993年   161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137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6年,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农村和城市心血管病死亡占全部死因的比率分别为45.50%和43.16%[1]。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其基本病变为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平滑肌增殖迁移、纤维斑块和粥样斑块形成。后期的斑块结构复杂、易损,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易引起急性临床事件,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的主要难题是再狭窄。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主要由巨噬细胞分泌,促进巨噬细胞内脂质积聚,从而使巨噬细胞转化为泡沫细胞,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介入术后,血管内皮细胞也能特异性分泌FABP4;FABP4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使之增殖和迁移形成增生内膜,并促进炎症反应,造成介入术后再狭窄。提示FABP4可能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和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一个重要靶点。本文简述FABP4的生物学特性与功能,并就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及介入术后再狭窄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北京同仁医院40~65岁2型糖尿病(T2DM)住院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药物预防情况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对该院内分泌科2020年的40~65岁T2DM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临床相关资料, 根据是否伴有ASCVD病史分为无ASCVD病史组和伴ASCVD病史组, 分析其ASCVD预防用药及相关指标控制情况。结果: 共纳入254例患者, 其中无ASCVD病史组141例(55.5%), 伴ASCVD病史组113例(44.5%)。入院时血糖、血脂、血压均达标患者18例(7.1%); 出院时, 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的总体应用率均较入院前明显提高(P<0.05), 与无ASCVD病史患者相比, 伴ASCVD病史患者应用他汀类、抗血小板药、GLP-1受体激动剂的应用率均显著偏高(P<0.05), 而SGLT-2抑制剂的应用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该院40~65岁T2DM住院患者的ASCVD预防用药整体应用率较低, 与指南推荐存在一定差距, 且患者血糖、血脂、血压的控制达标情况较差, 提示临床应加强关注, 尤其是ASCVD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阶梯式血管内治疗策略对前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ICAS-LVO)相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我中心急诊行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ICAS-LVO相关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阶梯式血管内治疗策略.根据阶梯式治疗策略所采取的治疗方法 ,将患者分为单纯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输注组(GPI组)、GPI+球囊扩张术(BA)组和GPI+BA+支架成形术(RS)组.评价3组患者术后即刻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2b级)率、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术后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率、死亡率.结果 共有69例患者纳入研究,男53例、女16例,年龄为30~86岁,其中GPI组20例、GPI+BA组14例、GPI+BA+RS组35例.除既往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和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外,其他基线资料如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吸烟史、饮酒史等在3组患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68例(98.6%)患者实现术后即刻血管成功再通.术后责任血管再闭塞率为6.7%(4/60),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为4.3%(3/69).67例患者接受了术后90 d随访,2例失访,预后良好率为64.2%(43/67),死亡率为9.0%(6/67).3组患者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死亡率和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责任血管再闭塞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于ICAS-LVO相关AIS患者,采用阶梯式血管内治疗策略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丹酚酸B(Sal B)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胞葬作用的影响,阐明Sal B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扰动剪切应力(Oscillatory shear stress, OSS, ±4 dynes/cm2, 1 Hz)作用下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转录组学数据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岩藻黄素(Fucoxanthin, FUCO)对OSS作用下的EPCs炎性、增殖以及细胞周期等生物活性改变的影响作用。方法 采用Flexcell flow STR-4000流体系统模拟体内扰动流剪切应力环境;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相应处理的EPCs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并对筛选到的差异蛋白编码基因进行功能以及通路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qPCR)验证相应生物信息学数据;Western blot(WB)检测筛选基因-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蛋白表达;采用EdU和PI染色分别进行EPCs增殖和周期检测。结果 与静止对照组相比,共计差异表达基因1066个,涉及细胞增殖和死亡、感染性疾病等信号转导通路;GO功能分析显示,该类基因功能主要影响的过程有细胞及细胞组分、细胞进程、细胞器及生物进程等生物活动;根据P值<0.05且Fold change(FC)>2的条件,筛选显著差异基因数17个,并经RT-qPCR以及WB验证,显示PTGS2 mRNA差异表达最为显著(P<0.001),PTGS2蛋白表达差异明显(P<0.05);进一步的结果显示,与OSS组EPCs相比,FUCO处理的OSS组EPCs中PTGS2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01),其蛋白表达被抑制(P<0.05),并且FUCO处理过的OSS组EPCs增殖活性以及DNA合成能力增强。结论 结合转录组数据基础,提示FUCO能够显著降低OSS引发的EPCs炎症反应,尤其明显抑制炎性因子PTGS2表达;促进EPCs细胞增殖和 DNA合成,这为FUCO临床干预EPCs进而完善心血管疾病干细胞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抑制剂PHPS1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作用及其机理,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思路。方法 16只8周龄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HPS 1组,给予西方膳食饲料16周,构建易损AS模型。取主动脉根部经福尔马林固定后制成切片,行Movat、天狼星红等染色法评估斑块内胶原、巨噬细胞含量等;降主动脉做Western blot检测ERK活性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量。结果 PHPS1组和对照组相比主动脉根部动脉斑块面积大小(0.52±0.05)、(0.31±0.03)、斑块内胶原含量(0.062±0.013)、(0.136±0.022)及巨噬细胞细胞比例(0.799±0.031)、(0.621±0.043)有差异(P<0.01),同时斑块内MMP-9含量下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HPS1抑制了斑块内ERK活性,降低了MMP-9的蛋白表达量(P<0.01)。结论 SHP-2抑制剂PHPS1通过抑制ERK活性,降低MMP-9的表达量,从而减少了纤维帽胶原成分的降解,进而...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卒中等多种致命疾病的病理基础。自噬是一种保护性的细胞内过程,通过控制蛋白质质量起到保持细胞稳态作用。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自噬参与了AS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天然产物,如槲皮素、山奈酚、姜黄素、丹参酚酸B和小檗碱等,具有靶向自噬治疗AS的潜力。本综述总结了天然产物靶向自噬治疗AS的分子机制,包括诱导内皮细胞自噬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促进巨噬细胞自噬抑制脂质积累以及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自噬,减少凋亡等,涉及信号通路主要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c-Jun氨基端激酶信号通路和腺苷酸蛋白活化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unc-51样自噬激活激酶1信号通路等,以期为AS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学者们对动脉血管的研究常聚焦在血管内膜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形成,而很少关注血管外膜的免疫反应及其对疾病病程的影响。前期研究发现,老龄的ApoE-/-小鼠动脉外膜出现免疫细胞的有序集聚,形成类似淋巴结的异位淋巴组织,称之为动脉三级淋巴组织(ATLO),其形成对内膜As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ATLO的发现及研究为As的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并为其他疾病状况下三级淋巴组织(TLO)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因此,阐明TLO的特点及形成机制对As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为其在其他疾病中的临床运用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簇集蛋白(CLU)、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和趋化因子(FKN)联合检测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医院收治的18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成糖尿病组82例和ASCVD组98例,同时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血清CLU、NLRP3和FKN水平,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基于偏最大似然估计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ASCVD发生的预测价值,应用ROC曲线评估不同评分系统单独及联合预测ASCVD发生的价值。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LU、FKN和NLRP3是影响ASCVD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清CLU单独预测最佳临界值为65.01 mg/L,敏感性为70.41%,特异性为66.20%,曲线下面积(AUC)为0.801(95%CI:0.750~0.852);血清FKN单独预测临界值为366.45 ng/L,敏感性为69.39%,特异性为65.49%,AUC为0.760(95%CI:0.707~0.812);NLRP3单独预测临界值为0.93,敏感性为60.20%,特异性为59.86%,AUC为0.631(95%CI:0.564~0.698);联合检测最佳截断值对应的敏感性、特异性和AUC分别为84.69%、69.72%和0.869(95%CI:0.831~0.907);联合预测的敏感性和AUC均明显高于单独预测。结论血清CLU、NLRP3和FKN单独和联合诊断可应用于预测ASCVD,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并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