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62篇
  免费   937篇
  国内免费   723篇
耳鼻咽喉   46篇
儿科学   79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861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4821篇
内科学   344篇
皮肤病学   87篇
神经病学   57篇
特种医学   3450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4117篇
综合类   8662篇
预防医学   1542篇
眼科学   331篇
药学   3488篇
  19篇
中国医学   1646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47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288篇
  2019年   330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304篇
  2016年   373篇
  2015年   497篇
  2014年   959篇
  2013年   1061篇
  2012年   1301篇
  2011年   1489篇
  2010年   1561篇
  2009年   1495篇
  2008年   1563篇
  2007年   1683篇
  2006年   1572篇
  2005年   1668篇
  2004年   1697篇
  2003年   1545篇
  2002年   1515篇
  2001年   1359篇
  2000年   1021篇
  1999年   996篇
  1998年   856篇
  1997年   743篇
  1996年   673篇
  1995年   594篇
  1994年   497篇
  1993年   273篇
  1992年   266篇
  1991年   224篇
  1990年   159篇
  1989年   198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收集特重度烧伤(总TBSA50%以上或三度TBSA20%以上或伴有严重并发症者)患者围术期凝血指标(APTT、PT、FIB、DD和PLT),分析静吸复合麻醉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近3年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烧伤外科收治的特重度烧伤患者148例,根据入院14 d内的预后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生存组男性129例,女性9例;年龄24~59岁,平均(43.30±12.90)岁。死亡组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26~63岁,平均(46.19±15.41)岁。收集入院时(T0),术前(早晨入手术室前,T1),术毕(送至PACU未拔除气管导管前,T2)及术后2 d(T3)4个时间点的凝血指标,比较两组凝血指标动态差异。 结果死亡组休克期输液量、累计血浆、红细胞输入量显著高于生存组(P<0.01)。T0时,生存组的FIB(1.78±0.32)显著高于死亡组(1.26±0.07)(P<0.05);T2时,两组APTT、PT均显著缩短(P<0.05),生存组的FIB(3.86±0.40)显著高于死亡组(2.45±1.02)(P<0.05);T3时,死亡组PLT显著低于生存组(P<0.01)。 结论特重度烧伤患者在围手术期易出现高凝状态,并且这可能导致患者死亡。静吸复合麻醉和围术期大量液体复苏会促进患者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Meek植皮术和微粒皮移植术治疗特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该院烧伤科收治的100例特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微粒皮移植术,研究组采用Meek植皮术。比较两组植皮效果、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植皮优良率为90.00%(45/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00%(28/50),植皮达优率为60.00%(30/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00%(1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度为96.0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38/50)。结论:Meek植皮术治疗特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效果优于微粒皮移植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费用,且患者满意度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烧伤后四肢皮肤瘢痕患者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技术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40例烧伤后四肢皮肤瘢痕患者,将患者经分层抽样法分为扩张器研究组(A组,n=20例)与对照组(B组,n=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即皮片移植法治疗;扩张器研究组患者采用皮肤组织扩张器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精神健康、躯体健康、社会活动状态、活动能力)、并发症发生率(皮片/皮瓣坏死、创面/创周感染、血肿、远期皮片/皮瓣破溃)、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参照组,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烧伤后皮肤瘢痕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技术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联合心理诱导对烧伤患者心理韧性及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1日~2020年5月31日收治的120例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联合心理诱导。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心理韧性[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创伤后成长[采用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C-PTGI)]、正负性情绪[采用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差异。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CD-RISC中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维度得分,C-PTGI中人际关系、新的可能性、个人力量、生活欣赏、精神变化各维度得分,PAnAS量表中正性情绪得分、BI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PAnAS量表中负性情绪得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联合心理诱导对烧伤患者的心理韧性及创伤后成长均有增强作用,且能减轻患者负性情绪,增强患者正性情绪,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卧位踏车训练在下肢重度烧伤患者功能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下肢重度烧伤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观察组此基础上增加早期卧位踏车训练。入院时和住院治疗6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疼痛数字评分法(NRS)、Berg平衡量表(BBS)和6分钟步行测试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SAS、SDS、NRS评分均明显降低(t>3.636,P<0.0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2.319,P<0.05);观察组BBS评分和6分钟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t>2.541,P<0.05)。结论早期卧位踏车训练对下肢重度烧伤患者功能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促进低位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6月,由我院门诊确诊并收治入院的60位低位肛周脓肿患者,应用Stata 12软件随机分为试验组及治疗组,每组均为30例。术后常规抗感染处理,试验组用湿润烧伤膏纱条,对照组用肛泰软膏纱条,均嵌入创腔,并保持引流通畅,早晚各1次,创面完全愈合后停止换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创面VAS评分、渗液、愈合及瘢痕情况指标。结果:试验组在治疗肛肠术后创面VAS评分、渗液、愈合及瘢痕情况均较对照组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应用于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换药,能达到缓解疼痛,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9.
常刘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11):1314-1315
目的 探讨深度烧伤创面采用VSD进行皮肤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2例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植皮治疗,观察组采取VSD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深度烧伤创面采用VSD进行皮肤修复治疗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研我院2015—2017年烧伤患者革兰阴性菌耐药趋势与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烧伤病区分离的主要革兰阴性菌及其耐药率,计算烧伤病区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AUD),并对数据采用Person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烧伤病区分离的革兰阴性菌主要有: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趋势与头孢曲松的使用强度呈正相关;大肠埃希菌的耐药趋势与环丙沙星的使用强度呈负相关。结论:细菌耐药率同抗菌药物AUD的相关性,可作为降低细菌耐药率,合理进行经验性抗感染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