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7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7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1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94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30篇
外科学   354篇
综合类   674篇
预防医学   84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28篇
  2篇
中国医学   11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骨搬移术后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检查及数字化X线摄影术(DR)的价值。方法 对19例因胫骨外伤致感染性骨不连及大面积骨缺损接受胫骨搬移术患者分别于术后2、4、6及8周、停止搬移即刻、停止搬移后4、8周、去外固定架前4周及去外固定架即刻行DEXA和DR检查,观察不同时间点胫骨搬移区新生骨痂(BMD新生骨痂)和截骨上下端原骨质骨密度(BMD截骨上下端)及二者比率,分析DR图像中胫骨新生骨痂的形态及填充量。结果 胫骨搬移术术后各时间点BMD新生骨痂、BMD截骨上下端及BMD比率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MD新生骨痂及BMD比率在术后2周分别为(0.07±0.01) g/cm2及(5.56±1.24)%,且均随术后时间延长而升高(P均<0.05);BMD截骨上下端在术后2周为(1.21±0.07) g/cm2,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去外固定架前4周降至最低(P均<0.05)、去外固定架即刻有所升高但与前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显示,术后4周胫骨搬移始区见新生骨痂影,随时间延长而呈多形态变化;术后2周胫骨搬移区未见新生骨痂填充,至停止搬移即刻新生骨痂填充量达25%,停止搬移4、8周达50%、75%,去外固定架前4周基本达100%。结论 DEXA能动态监测骨搬移术后搬移区新生骨痂及截骨端原骨质BMD;DR可显示新生骨痂形态变化;骨搬移术后联合应用二者有助于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3.
4.
患者,女,65岁,2014年2月11日因左耳流脓伴听力下降近半月入院。入院前曾在外院抗炎治疗3天(用药不详)未见好转。患者既往有左中耳炎反复流脓病史3年余、高血压病史5年余。入院体检见左外耳道大量脓痂附着,祛除痂皮及分泌物,见鼓膜松弛部大穿孔,脓血性分泌物堆积,音叉试验示左耳混合性聋,初步诊断左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入院当天予拉氧头孢1.0静脉滴注,2次/日;次日完善相关检查并行左耳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同时予氧氟沙星滴眼液滴耳,2次/日,口服降压药控制血压,连续用药6天,左耳仍持续流脓。颞骨CT 示鼓室窦和乳突内软组织影;尿常规示:白细胞64个/μl ,红细胞16个/μl ,上皮细胞43个/μl ,血常规无异常,2月17日左耳道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替卡西林/棒酸等药物敏感。故改用替卡西林针3.2g静脉滴注,2次/日,双氧水清洗左侧外耳道,并予替卡西林针3.2g+注射用水10ml配制液滴耳,治疗12天后左耳无脓性分泌物,鼓室腔干燥,患者出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恙虫病的误诊分析提高对恙虫病的认识.方法 对恙虫病误诊的1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均有草地等野外活动史,均有不同程度发热,14例有溃疡/焦痂、10例有皮疹、4例有淋巴结肿大.误诊为感冒11例、伤寒2例、败血症2例,经治疗均获痊愈.结论皮肤焦痂是恙虫病的重要特征,加强认识、仔细体检及流行病史的询问是防止该病误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痰痂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住院的80例人工气道形成痰痂病例,并随机选择同时期人工气道未形成痰痂病例8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在80例人工气道痰痂形成和80例对照病例中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5岁、人工气道时间≥10 d、APACHE II评分≥15、湿化不足、吸痰的次数≤3次/d、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次数≤2次/周、COPD及营养危险指数(NRI)≤55与人工气道痰痂形成可能有关(P0.05)。结论人工气道时间≥10 d、APACHE II评分≥15、湿化不足、吸痰的次数≤3次/d、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次数≤2次/周是人工气道痰痂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改进型手术护理配合用于大面积严重烧伤削痂手术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56例大面积严重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采用改进型手术护理配合方案,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护理配合方案,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型手术护理配合方案用于大面积严重烧伤患者,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持续床旁血液净化联合早期削痂植皮对重度烧伤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治疗疗效。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3例重度烧伤并发ARF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给予积极补液抗休克、纠正电解质紊乱、抗感染、早期削痂植皮及持续床旁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等综合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7、14、21 d血生化指标、炎症因子的变化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3 d开始,患者Hb、WBC、Scr、ALT、AST、血钾、TNF-α及IL-6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尿量明显增多(P<0.05);治疗后7 d开始,BUN及m ALB与治疗前相比也明显降低(P<0.05),IL-10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增高(P<0.05)。所有患者经过积极综合治疗无死亡病例,早期削痂植皮存活率为(96.1±3.8)%,患者住院时间(31.5±8.2)d。治疗后5~20 d进入多尿期,平均(10.2±5.0)d,肾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持续床旁血液净化联合早期削痂植皮等综合治疗,可有效纠正重度烧伤并发ARF患者的内环境紊乱,恢复肾功能,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保留变性真皮自体薄皮片移植在小儿深Ⅱ度手部烧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手部深Ⅱ烧伤的患儿,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削痂,实验组采用保留变性真皮自体薄皮片移植术,比较两组皮片成活率、愈合时间及愈后瘢痕增生程度。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儿在皮片成活率、创伤面愈合率上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在创伤面愈合时间、增生性瘢痕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削痂保留变性真皮自体薄皮片移植能够提高皮片成活率,缩短愈合时间,患儿手部功能恢复良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背景:研究证实微创手术修复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效果显著,能撑起椎体恢复高度和硬度,达到解除疼痛、早日活动的目的。但是患者术后长期卧床会导致较多的并发症,预后效果不理想。当前许多中药开始应用于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的康复。目的:观察人工虎骨粉辅助CT引导下骨水泥注入微创修复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骨痂生长及骨折愈合情况。方法:选取85例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分别在CT引导下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服用人工虎骨粉及接骨七厘片,观察两组患者骨痂生长、骨折愈合情况以及疼痛缓解时间。结果与结论:观察组术后骨痂生长良好,多为Ⅲ级与Ⅳ级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疼痛缓解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上,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微创经皮椎体成形联合辅助CT引导下骨水泥注入修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显著,同时配合服用人工虎骨粉对骨折愈合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