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5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158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97篇
口腔科学   135篇
临床医学   642篇
内科学   10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66篇
特种医学   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87篇
综合类   769篇
预防医学   205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219篇
  1篇
中国医学   25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舌三针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神经机制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舌三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精神状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表面肌电图各项指标[平均振幅值(AEMG)、持续时间(t)]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空吞咽时及吞咽5 mL水时sEMG各项指标(颏下肌群及舌骨下肌群的AEMG和t)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空吞咽时及吞咽5 mL水时sEMG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误吸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6.1%和17.7%,对照组分别为36.2%和32.8%,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三针配合康复训练及低频脉冲电刺激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应用表面肌电图(s emg)评定针刺风池穴对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即刻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96例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8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行吞咽常规功能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施行项丛刺:风池(主穴),配以旁廉泉、廉泉、完骨及天柱,并结合金津、玉液舌下点刺放血,对比两组患者1个月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等级(wst)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ssa),并首次利用s emg探讨针刺项丛刺主穴风池穴对空吞咽及吞咽5 m l水的即刻影响,初探针刺风池穴治疗吞咽障碍的作用机制。结果:两组患者wst等级均较疗前改善(均p <0.05),ssa得分均较疗前减低(均p <0.05),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 <0.05)。s emg示,针刺风池穴即刻与针刺前比较,在空吞咽及吞咽5 m l水模式下,颏下肌群及舌骨下肌群的吞咽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颏下肌群及舌骨下肌群吞咽平均振幅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项丛刺疗法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吞咽障碍更有效,项丛刺风池穴可有效改善颏下肌群及舌骨下肌群吞咽时间、增加吞咽肌群的收缩能力及协调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终末回旋伸膝抗阻介入实施后,是否能形成股内斜肌选择性肥大及相关肌电机制。方法实验1:以7例健康老年男性为实验对象,所有实验对象随机参加终末回旋伸膝抗阻和常规的伸膝抗阻(CUKR)动作模式的测试,在实验过程中,不间断记录实验对象优势腿的股内斜肌和股直肌的肌电活动。实验2:30例健康老年男性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13例,对照组17例。实验组接受4 w每周3次的终末回旋伸膝抗阻介入,对照组接受4 w每周3次的CUKR介入。介入前后应用超声波分别测量在最大自主收缩状态下内斜肌和股直肌厚度。结果实验1:规格化肌电图检测结果表明,终末回旋伸膝抗阻动作模式的股内斜肌、股直肌相对均方根振幅比值显著大于CUKR动作模式(P<0.05)。与CREK动作模式相比,终末回旋伸膝抗阻动作模式能选择性地提高股内斜肌的肌电活动。实验2: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介入前后组内比较股内斜肌和股直肌厚度均有显著性增厚。组间比较介入后实验组股内斜肌厚度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终末回旋伸膝抗阻能够体现股内斜肌的选择性肥大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患者肌电图的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肌电图检测技术,对86例临床诊断为GBS的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测,并比较分析与脑脊液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及其差异性,即其中29例脑脊液生化值(细胞-蛋白分离)异常和16例CFS值正常的肌电图结果分析。结果临床诊断GBS 86例病例中,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异常率最高;其次是胫神经H反射。而腰穿检查结果敏感度低,异常率也低。结论 GBS患者临肌电图特征:以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异常表现为主,MCV传导速度异常高于SCV感觉传导速度;H反射异常率高于F波异常率;脑脊液常规检查蛋白细胞变异明显影响患者周围神经(MCV/SCV/H/F)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段脊旁肌肌电图检测在特发性炎性肌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接受诊疗的特发性炎性肌病(II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检测肌肉不同分成A组(22例)和B组(28)例。观察分析肢体近端肌肉与腰段脊旁肌肌电图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 B组各项肌电图观察指标阳性检出率明显提升,其中, MUP波幅降低阳性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图是检查特发性炎性肌病的重要手段,可有效提高诊断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致迟缓性麻痹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肌电图特点。方法对75例手足口病致迟缓性麻痹患儿按是否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分为2组,即感染组45例和未感染组30例。结果感染组肌电图异常44例,异常率98%;未感染组肌电图异常18例,异常率60%。结论手足口病致迟缓性麻痹患儿合并有中枢系统感染者肌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未合并感染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肘管综合症患者尺神经功能状态。方法:对确诊肘管综合症的患者进行尺神经运动、感觉神经传导检测,并对尺神经所支配的肌肉进行 EMG 检测。结果:50例患者尺神经传导(NCV)异常率达到94%,肌肉 EMG 总的异常率达到75%。结论:肌电图检测是判断肘管综合症患者尺神经功能状态的有效检查方法[1]。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图(sEMG)监测下动态关节松动术用于治疗骨折术后肘关节活动受限的效果。方法选取8例门诊就诊的单侧肘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肘关节活动受限,先行磁场疗法、中频电、超声波治疗及蜡疗,然后在sEMG监测下行动态关节松动术,最后冰敷冷疗,共治疗8周。均在治疗前后进行肘关节总活动度评估及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分别采集双侧肘关节屈曲及伸展至最大角度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平均振幅值(AEMG),且对患侧与健侧AEMG的比值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8例患者中7例肘关节总活动度221°~272°,1例190°;肘关节MaYo评分优1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87.5%。治疗后,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患侧与健侧AEMG的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结论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在sEMG监测下行动态关节松动术,对肘关节骨折术后导致的活动度受限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