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5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菌分离和体外培养旋毛虫成虫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索一种既简便又能用于大量收集和培养旋毛虫成虫的方法. 方法 在旋毛虫肌幼虫收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有方法和旋毛虫成虫的特点改进试验. 结果 10只成年大鼠,每只大鼠感染8 000条旋毛虫脱囊幼虫,收集到纯净成虫约44 600条,回收率55.75%.培养24 h后成虫活动活跃,并产生新生蚴,运动活泼. 结论 该法是一种既简便又能用于大量收集纯净的﹑活力较好的旋毛虫成虫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肺吸虫成虫童虫冰冻切片抗原片做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及免疫酶染色试验对比检测94份肺吸虫感染者和40例正常健康人血清,两法的阳性率分别为93.6、95.7%和89.4%,假阳性率均为0。IFAT和IEST对比检测34份血吸虫病人血清,35份华支睾吸虫病人血清和30份肺结核病人血清,IFAT出现的交叉反应率为14.7%、5.7%、0和14.7%、8.6%、0。IEST出现的交叉反应率为5.9%、0、0和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诊治广州管圆线虫病寻找可靠的虫种鉴定依据。方法 :镜检脑脊液 ,鉴定虫种、测量虫体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 :首次在患者脑脊液中同时查见 2条不同发育期的广州管圆线虫。结论 :为临床确诊广州管圆线虫病提供经验 ,并为该病的早期诊治提供可靠的病原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成虫冰冻切片抗原作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及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T),对比检测了 51份华支睾吸虫病患者和 50份健康人血清,两法的阳性率分别为 92%和 88%;假阳性率分别为 2%和4%,应用 IEST和IFAT对比检查 22份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20份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及 15份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IEST 出现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 14%、5%和0;IFAT出现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 14%、10%和0。表明两法诊断华支睾吸虫病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抗原定位好。而 IEST不需要特殊仪器,更适合于现场应用。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们对国内东北三省及江西、福建等省的卫氏并殖吸虫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形态学和地理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卫氏并殖吸虫亦存在两种类型,两型的染色体数目、生殖方式、囊蚴和虫卵的大小存在明显差异。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提示:两型对人的致病性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旋毛虫成虫虫体抗原、排泄分泌抗原和表面抗原对小鼠产生的免疫保护作用。 方法 检查免疫鼠和对照鼠肠道成虫、肌幼虫和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数;用ELISA测血清中抗旋毛虫肌幼虫IgG抗体滴度。 结果旋毛虫成虫虫体抗原、排泄分泌抗原和表面抗原免疫组的成虫减虫率分别为84.48%、89.98%和85.16%;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69.82%、78.80%和73.94%。3种抗原免疫组小鼠血中的嗜酸性粒细胞(EOS)数明显增多,血清中IgG抗体滴度明显升高,IgG抗体的几何平均倒数滴度(GMRT)分别是未免疫组的6.96、7.99和6.06倍。 结论 旋毛虫成虫虫体抗原、排泄分泌抗原和表面抗原均能诱导宿主产生较强的抗攻击感染保护力,且可激发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成虫的排泄分泌抗原显示出更强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7.
日本血吸虫成虫组分抗原的分离及小鼠免疫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离日本血吸虫可溶性成虫抗原(AWA)中的组分抗原,分析其诱导的抗血吸虫的免疫保护性。方法 电泳层析法分离日本血吸虫AWA中的组分抗原,计算各组分抗原的分子量,并分析其免疫学活性。将各组分抗原分别免疫小鼠,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后45d剖杀,观察各组分抗原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 采用电泳层析法分离获得多个组分抗原,选择收集其中4个较纯的组分抗原,分子量分别为52kD、63kD、67kD和74kD;其中63kD和67kD抗原与感染血清有强的反应,而52kD和74kD抗原则反应弱;4种组分抗原均与AWA的免疫血清反应。63kD抗原诱导的免疫保护力水平较52kD、67kD和74kD抗原好。结论 电泳层析法分离的4个血吸虫组分抗原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且63kD抗原有一定的免疫保护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大戟水提取液对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鸟氨酸脱羧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其对该种细胞转化、增殖的作用。方法:在细胞接种1周后分别用浓度为10、20、30、40g/L的大戟水提取液处理24h ,然后用RPMI-1640加10%小牛血清的培养基培养。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鸟氨酸脱羧酶活性。结果:浓度为30g/L的大戟水提取液处理后第2、3周时细胞鸟氨酸脱羧酶活性显著增高。结论:大戟水提取液有一定促进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筛选日本血吸虫童虫早期诊断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日本血吸虫童虫早期诊断抗原及其表位.方法制备日本血吸虫可溶性童虫抗原(SSA),经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Western blot后分别与日本血吸虫感染后10、21、42天兔血清进行酶联免疫印迹试验(EITB),筛选出能被早期感染血清所识别的抗原组分.用日本血吸虫感染后21天血清从噬菌体12随机肽库中筛选、富集、纯化、扩增与早期感染兔血清有高亲和力的噬菌体克隆,经动物实验初步评估其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早期诊断效果.结果SDS-PAGE显示SSA的总条带数多于可溶性成虫抗原(SAWA),但大多为共同抗原.EITB结果显示SSA共出现12条早期反应抗原带,其中97 kDa和47 kDa抗原分子只能被感染后10天兔血清特异性识别;SAWA仅出现7条反应带,未显示只能被感染后10天兔血清识别的期特异性抗原分子.挑选出3个与感染后21天兔血清具有高亲和力的单克隆噬菌体,混合后分别用于检测感染日本血吸虫10、21 d鼠血清中IgG特异性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8.8%和64.4%.结论SSA中的97 kDa和44 kDa抗原分子及3个噬菌体随机12肽抗原模拟表位可能具有日本血吸虫感染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日本血吸虫尾蚴成虫及虫卵的早期诊断组分抗原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寻找具有血吸虫病早期诊断价值的组分抗原.方法以感染后不同时间的兔血清,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日本血吸虫尾蚴、成虫和虫卵中的可溶性抗原的成分进行免疫分析.结果可溶性尾蚴抗原(SCA)94、48、41、40 kDa和38 kDa组分抗原最早出现免疫印迹反应,能被感染后2周兔血清所识别,可被感染后3周兔血清识别的SCA 71、23 kDa组分抗原反应最强.可溶性成虫抗原(AWA)最早出现反应的组分抗原是71、58 kDa,能被感染后3周兔血清所识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最早出现反应的组分抗原是270、151、73、69、50 kDa和24 kDa,能被感染后4周兔血清所识别.结论 SCA 94、71、48、41、40、38、23 kDa,AWA 71、58 kDa和SEA 270、151、73、69、50、24 kDa能被急性感染兔血清所识别,是具有潜在早期诊断价值的组分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