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05篇
  免费   2002篇
  国内免费   690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51篇
妇产科学   99篇
基础医学   368篇
口腔科学   186篇
临床医学   1543篇
内科学   991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01篇
特种医学   36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377篇
综合类   2488篇
预防医学   102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36篇
  15篇
中国医学   984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229篇
  2022年   255篇
  2021年   340篇
  2020年   434篇
  2019年   470篇
  2018年   261篇
  2017年   378篇
  2016年   401篇
  2015年   453篇
  2014年   624篇
  2013年   545篇
  2012年   672篇
  2011年   741篇
  2010年   530篇
  2009年   573篇
  2008年   586篇
  2007年   411篇
  2006年   449篇
  2005年   516篇
  2004年   490篇
  2003年   420篇
  2002年   395篇
  2001年   357篇
  2000年   246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164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测定儿童1型糖尿病(T1DM)患者骨密度(BMD),分析探讨骨密度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于2018年1月—2021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76例,收集性别、年龄、发病年龄、身高、体重、BMI、病程等基本资料,检测空腹血糖、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碳酸氢根(HCO3-)、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应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测定骨密度,获取Z值。结果 76例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Z值为-0.93±2.14。HbA1c、病程与骨密度Z值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B=-0.334,P<0.001;B=-0.191,P=0.017)。结论 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低于健康儿童,血糖控制不良、病程长是1型糖尿病儿童骨密度减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测量种植区牙槽骨质量并结合Lekholm和Zarb分类法对骨质量分类方法进行改良,以期为提高牙槽骨质量分类的准确性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呼和浩特市口腔医院种植科进行种植修复的196例患者术前CBCT影像资料,应用 Invivo5诊断设计软件测量306个种植位点的牙槽骨皮质骨厚度和松质骨密度(皮质骨与松质骨的CT值差值),以Lekholm和Zarb分类法为基础结合测量数据对骨质量进行改良后的量化分类。结果    牙槽骨皮质骨厚度为0.18 ~ 2.89 mm,中位数为0.92 mm。皮质骨与松质骨的CT值差值为88.5 ~ 667.8 HU,应用百分位数法找到33.3%和66.6%对应的数值分别为297.8 HU和356.1 HU。依据此数据结合Lekholm和Zarb分类法将196例患者的306个种植位点骨质量分为4类,其中Ⅰ类骨种植位点46个(占15.0%),Ⅱ类骨104个(占34.0%),Ⅲ类骨114个(占37.3%),Ⅳ类骨42个(占13.7%)。结论    结合Lekholm和Zarb分类法,应用CBCT测量种植区牙槽骨质量并进行分类方法的改良,可为临床医生术前评估牙槽骨质量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究分析骨胶原肽对燃煤型氟中毒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在医院就诊的燃煤型氟中毒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有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补钙、维生素D等相关常规对症疗法。而研究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骨胶原肽,治疗前后测量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和左侧股骨颈的密度变化、C-末端肽、P1NP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L1-L4腰椎BMD和左侧股骨颈BMD上均要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给予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其在血磷、血钙、CTX-1及P1NP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P<0.05),但治疗组患者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患者的79.17%(P<0.05),且患者在治疗随访期间均未发现皮疹、过敏、胃肠道症状等相关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骨胶原肽对燃煤型氟中毒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及骨密度的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对于改善机体骨密度、骨代谢及降低CTX-1水平作用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了解新兵骨密度情况,分析骨密度相关因素,并探索骨健康管理策略。方法调查了解新兵基本情况,使用双能X线吸收法对武警某部3476名新兵非利手的桡骨远端1/3处进行骨密度测定,分析可能影响骨密度的相关因素,并对部分骨密度异常的新兵进行三个月的骨健康管理干预,观察干预效果。结果研究对象骨密度T值平均为(-1.47±1.12),异常率为73.82%;女兵骨密度状况好于男兵,学历越高的人群,骨密度状况越好,籍贯不同的新兵骨密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和其他职业人群平均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和农村兵的平均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骨健康管理,被干预新兵平均骨密度值得到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性别、学历、籍贯等因素与新兵骨健康状况相关,开展新兵骨健康管理能够取得较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男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RA)患者骨量减低的相关情况及合并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9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常州市肿瘤医院诊治的男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8例,年龄(64. 39±9. 44)岁,对照组为40例健康正常人群,年龄(63. 53±8. 14)岁。通过双光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正位腰椎(L1~4)及左侧股骨近端(包括FN、Troch、Ward、Total)骨密度;运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BAP、BGP、CTX;记录RA患者的ESR、CRP、关节肿胀及压痛数、RF以及CCP等情况。分析比较两组骨密度及骨生化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间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类风湿关节炎组左侧股骨颈、整体髋骨BMD测量值较对照组减低(P0. 05);且类风湿关节炎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 05);在骨生化指标方面,类风湿关节炎组CTX水平高于对照组(P0. 05)。单因素分析显示BMI、CRP、DAS28-ESR及CTX与男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继发骨质疏松相关(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 18. 5 kg/m2(OR=0. 014),DAS28-ESR5. 1(OR=21. 433)及CTX0. 7 ng/m L(OR=25. 875)是男性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结论男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同样易合并骨质疏松的发生,BMI、DAS28及CTX等危险因素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不同骨密度老年人群的体成分、肌力和心脏功能特点。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骨密度检查年龄为65~80岁的500名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并记录受试者骨骼肌指数、体脂肪率、脂肪控制、肌肉控制、右臂肌肉量、肌力;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查并记录受试者心脏功能(EF、EDV、ESV、FS、HR、e/a)。结果 在500例研究对象中,骨量异常人数较多,占77 %,其中骨质疏松者93人(18.6 %),骨量减少者292人(58.4 %),骨量正常者115人(23%)。在男性中,骨质疏松者21人(8.4 %),骨量减少者153人(61.2 %),骨量正常者76人(30.4 %);在女性中,骨质疏松者72人(28.8 %),骨量减少者139人(55.6 %),骨量正常者39人(15.6 %);女性患骨质疏松的比例高于男性。女性的体脂肪率(37.20±4.13)高于男性(28.15±5.38);女性骨骼肌指数(8.20±0.58)低于男性(9.23±0.55)(P<0.05)。500例研究对象中需进行肌肉控制(增肌)的比例为55.6 % (278人),需进行脂肪控制(减脂)的比例为100 %(500人)。男性、女性分别按照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及骨质正常组,三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T值、 Z值、骨骼肌指数、肌肉控制、右臂肌肉量、右手握力、左手握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体脂肪率、脂肪控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男性组BMI、T值、 Z值、骨骼肌指数、肌肉控制、右臂肌肉量、右手握力、左手握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T值、 Z值、骨骼肌指数、肌肉控制、右臂肌肉量、右手握力、左手握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T值与骨骼肌指数、BMI、右臂肌肉量及右手握力呈正相关;相较BMI,T值与骨骼肌指数、右臂肌肉量相关性更高;与肌肉控制(增肌)呈负相关(r值= – 0.326,P=0.000);与体脂肪率及脂肪控制无相关性。心脏功能EDV(F=0.042,P=0.958)、ESV(F=0.008,P=0.992)、EF值(F=0.060,P=0.942)、FS值(F=0. 057,P=0.945)、HR(F=0. 032,P=0.96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F=3.768,P=0.0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群骨量异常比率较高,随着骨密度减低,骨骼肌指数及肌力也会下降,且骨质疏松患者易出现心脏舒张功能减低。利用生物电阻抗测定人体成分可以分析骨质疏松患者人体成分变化,能够更细化地了解其肌肉和脂肪的含量,为进一步预防、治疗骨质疏松及优化老年人人体成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每日膳食锌摄入量与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mpowerstats和R软件对DRYAD数据库数据进行二次分析,通过线性回归探索每日膳食锌摄入量与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并采用广义加性模型进行曲线拟合分析二者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该研究共纳入282例绝经后女性。在调整年龄、每日钙摄入量后,每日膳食锌摄入量和绝经后女性髋骨骨密度存在阈值关联。当每日摄入锌超过32.9 mg时,每日锌摄入量每增加1 mg,髋骨骨密度增加4.87 mg/cm2(P0.05)。结论每日膳食锌摄入量与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之间存在阈值效应关系,这将为今后绝经后女性预防骨质疏松的营养支持与补充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