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9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2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61篇
临床医学   473篇
内科学   61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07篇
综合类   1033篇
预防医学   14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95篇
  5篇
中国医学   203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复杂骨盆骨折手术治疗中3D打印骨折模型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60例复杂骨盆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传统CT指导下手术治疗,观察组行3D打印仿真骨盆模型体外模拟术后,应用腹直肌旁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和骨盆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1,t=2.458,t=2.791,t=4.450;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和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7,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骨盆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6.67%和7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05,P<0.05)。结论:复杂骨盆骨折手术中应用3D打印骨折模型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促进骨折愈合,可改善骨盆功能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综合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方案对骨盆骨折进行治疗的术中护理方案.方法:将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平均为42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应用术中优质护理,评价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束后,对2组患者的肿胀消退时间、骨痂形成时间、Majeed评分、疼痛评分等进行比较可以得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综合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方案对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配合术中优质护理进行干预,能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恢复质量,促进患者手术效果的提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闭合性骨盆骨折早期救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MDT模式实施后救治的23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MDT组),以及MDT诊疗模式实施前传统分诊会诊制一体化模式救治的20例患者(一体化组),其中MDT组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19~70岁,平均38. 82岁;骨盆骨折侧方挤压型(LC型) 4例、前后挤压型(APC型) 11例、纵向剪切型(VS型) 5例、复合应力型(CM型) 3例。一体化组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18~62岁,平均41. 45岁; LC型3例、APC型9例、VS型4例、CM型4例。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率、收缩压、术后24h尿量、总输血量、ICU平均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结果与一体化组相比,MDT组术后6h心率明显降低(P 0. 05),术后6h收缩压升高(P 0. 01),术后24h尿量明显增多(P 0. 01);一体化组总输血量高于MDT组(P 0. 05);一体化组ICU平均住院时间高于MDT组,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 272);患者病死率一体化组为15. 0%,MDT组为8. 7%,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χ2=0. 551,P=0. 392)。结论 MDT模式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早期救治中能稳定血流动力学,有效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6.
7.
8.
目的分析经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术后的预后情况。方法 84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按照手术差异分为观察组及常规组,各42例。观察组使用内固定治疗,常规组使用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恢复坐位时间及简单负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2例并发症,包括1例切口感染, 1例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常规组患者术后发生9例并发症,包括2例切口感染, 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 2例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恢复坐位时间为(4.11±1.09)d,简单负重时间为(6.87±1.82)周,均短于常规组的(9.42±1.34)、(9.66±2.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预后疗效佳,能够加快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应用前环皮下内置外固定架(internal fixation,INFIX)联合后环骶髂螺钉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8月-2017年9月,采用前环皮下INFIX联合后环骶髂螺钉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19例。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龄17~69岁,平均40.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1例,高处坠落伤5例,重物砸伤3例。骨折根据Tile分型,B1型2例,B2型6例,C型11例。前环损伤包括双侧耻骨坐骨支骨折12例,单侧耻骨坐骨支骨折5例,耻骨联合分离2例;后环损伤包括骶髂韧带损伤2例,单侧髂骨骨折3例,单侧骶骨骨折11例,单侧骶髂关节脱位2例,双侧骶骨骨折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1 d,平均6.1 d。记录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Matta评分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采用Majeed评分标准评估患者术后功能。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47~123 min,平均61.4 min;术中出血量为50~115 mL,平均61.1 mL。术后1例发生植钉处切口浅表感染,1例发生单侧股外侧皮神经激惹,经相应处理后治愈或症状消失。无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及肠道等损伤。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8.1个月。术后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3周,平均9.5周;无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情况发生。2例术前腰骶丛神经损伤患者中,1例功能完全恢复,1例残留轻度跛行症状。末次随访时采用Matta评分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获优13例、良6例,优良率100%;采用Majeed评分标准评价功能,获优15例、良4例,优良率100%。结论应用前环皮下INFIX联合后环骶髂螺钉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并发症较少,是一种微创治疗骨盆环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