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39篇
  免费   842篇
  国内免费   664篇
耳鼻咽喉   117篇
儿科学   154篇
妇产科学   161篇
基础医学   950篇
口腔科学   134篇
临床医学   2365篇
内科学   919篇
皮肤病学   53篇
神经病学   124篇
特种医学   6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165篇
综合类   5967篇
预防医学   1243篇
眼科学   97篇
药学   2860篇
  30篇
中国医学   2644篇
肿瘤学   14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53篇
  2022年   320篇
  2021年   483篇
  2020年   572篇
  2019年   614篇
  2018年   222篇
  2017年   537篇
  2016年   584篇
  2015年   737篇
  2014年   1265篇
  2013年   1215篇
  2012年   1443篇
  2011年   1476篇
  2010年   1262篇
  2009年   1149篇
  2008年   1254篇
  2007年   1143篇
  2006年   1026篇
  2005年   1040篇
  2004年   816篇
  2003年   688篇
  2002年   609篇
  2001年   559篇
  2000年   426篇
  1999年   347篇
  1998年   278篇
  1997年   231篇
  1996年   222篇
  1995年   181篇
  1994年   152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艳红 《中国校医》2022,36(6):470-472
目的 探讨缩宫素联合益母草注射液对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出血及子宫复旧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2月在本院自然分娩产妇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缩宫素治疗,在此基础上,干预组采取益母草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宫缩持续时间、产后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子宫复旧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宫缩持续时间(3.51±0.52)h,长于对照组的(1.67±0.48)h,恶露持续时间(13.32±4.65)d,短于对照组的(21.52±5.47)d,产后2 h出血量(201.15±58.96)mL、产后24 h出血量(264.49±51.21)mL,少于对照组的(280.21±61.54)mL、(341.95±67.8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产后2 d和6 d子宫底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垂直高度分别为(16.67±1.78)cm、(10.75±0.88)cm,低于对照组的(18.62±1.89)cm、(15.08±1.06)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38、21.084,P<0.01)。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20.00%(χ2=4.075,P=0.024)。结论 缩宫素联合益母草注射液能够延长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宫缩持续时间,缩短恶露持续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改善子宫复旧,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CRISPR/Cas13a)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ccDNA)检测方法。方法提取2017年6月至2020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4例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总DNA后,使用HindⅢ内切酶和质粒安全性ATP依赖DNA酶(PSAD)分别进行酶切;根据松弛环状DNA(rcDNA)和cccDNA的结构差异,设计特异性扩增HBV cccDNA的引物,对酶切后的产物进行滚环扩增(RCA)和PCR扩增;并筛选crRNA,建立基于CRISPR/Cas13a技术的HBV cccDNA检测新方法。结果利用α-1-抗胰蛋白酶(A1AT)和HBV表面抗原(HBsAg)引物对双重酶切后的产物进行扩增,验证产物中HBV基因组的存在;利用HBV cccDNA和HBV rcDNA引物对PSDA酶切后的产物扩增,验证了产物中只存在HBV cccDNA;利用RCA后的阳性样本作为模板梯度稀释,然后进行PCR扩增转录后使用CRISPR/Cas13a检测,计算出检测下限为10拷贝/μl。结论本研究建立了RCA-PCR-CRISPR-Cas13a的新型检测方法,可对HBV cccDNA进行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检测,为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评估、治疗终点的确定以及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了有效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3.
4.1科学名词: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术语。药物名称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为准,英文药物名称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国际通用的缩写词在正文第一次出现时用“中文全称(英文全称,英文缩写)”格式。例: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  相似文献   
4.
4.1科学名词: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术语。药物名称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为准,英文药物名称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国际通用的缩写词在正文第一次出现时用“中文全称(英文全称,英文缩写)”格式。例: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  相似文献   
5.
《中华创伤杂志》2021,(1):36-36
缩写词是为了方便作者写作和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率。对于在文中多次出现,且中文字数在4个及以上的词,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可以采用中文全称,括弧内注明英文缩写形式。现就本刊对英文缩写形式的要求分类说明如下。1直接用英文缩写形式,无须写出中文或英文全称对于公知公认的词,如DNA,RNh,PaCO2,PaO,MRI,RT-PCR,TUNEL CT、ELISA,HE染色等。  相似文献   
6.
Essex-Lopresti损伤是指桡骨头骨折合并下尺桡脱位及骨间膜损伤,通常由前臂受轴向暴力导致。该损伤发病率低,诊疗难度高,若诊疗不及时,通常导致前臂轴向不稳定,从而引起患者肘关节及腕关节的功能障碍。近年来,随着对前臂稳定性的理解加深及内固定器械的发展,关于Essex-Lopresti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案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及研究。该文就Essex-Lopresti损伤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予保守治疗,观察组予Lane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自行评估量表(PRWE)评分,治疗前后腕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RW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患侧握力、背伸活动度、掌屈活动度、尺偏活动度、桡偏活动度、旋前及旋后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69%,低于对照组的1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9,(4)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联合复位外固定术对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复位外固定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8周为1个疗程。然后,检测总有效率、骨折修复细胞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钙磷代谢[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骨密度、骨代谢指标[骨钙素、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术后恢复、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骨折修复细胞因子、钙磷代谢显著升高(P0.05),骨密度、骨代谢指标显著改善(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显著更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复位外固定术可促进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伤椎置钉与否以及置钉长度对疗效的影响。方法自2012年4月-2016年4月,纳入9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A组27例,伤椎不置钉处理; B组35例,伤椎置入短钉; C组30例,伤椎置入长钉。三组均予以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以上,对三组的疗效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三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较好的恢复,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均得到良好矫正,但A、B组均显著优于C组(P0.05);术后2年时,两项指标均有一定的矫正度丢失率,A组显著大于B、C两组(P0.05)。三组术后的椎管面积均有所改善,A、B两组改善率显著大于C组(P 0.05)。术后随访期间,A组内固定失败总发生率为14.81%,显著高于B组5.72%和C组的3.33%(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可显著降低矫正度丢失率和内固定失败率;但伤椎置入长钉时,其矫正效果和椎管面积恢复效果均差于短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