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比较研究直肠印戒细胞癌和粘液腺癌临床和病理学特点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地对比分折20例直肠印戒细胞癌和同期79例直肠粘液腺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结果:直肠印戒细胞癌组的一年生存率65.0%,三年生存率30.0%,五年生存率5.0%。黏液腺癌组一年生存率84.8%,三年生存率58.2%,五年生存率38.0%。两在显微镜下黏液分布不同,肉眼所见大体标本相差甚远。结论:直肠印戒细胞癌较直肠粘液腺癌的诊断困难,恶性度高,预后差,临床上应对二区别对待,术中冰冻切片有助于提高病理诊断准确率,从而指导手术。  相似文献   
2.
<正> 例1 男,52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2d于1997年4月5日入院。查体T37.6℃,麦氏点压痛、反跳痛明显,腰大肌试验阳性,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实验室检查:WBC22.3×10~9/L,N0.816,L0.184。诊断:急性阑尾炎。于4月9日常规切除阑尾。病理检查:阑尾长9cm,直径3cm,呈囊状扩张,浆膜面覆白苔,腔内充淡黄粘液,粘膜面粗糙。镜下:阑尾粘膜为粘液腺癌组织代替,癌细胞高柱状,核长位于基底,异形性明显,病理性核分裂多见,癌组织侵及阑尾肌壁深层。免疫组织化学:CEA阳性。病理诊断:阑尾原发性粘液腺癌,  相似文献   
3.
胃粘液腺癌149例临床病理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冀  游廉  王锡山 《中国肿瘤临床》2005,32(11):651-653
目的:比较胃粘液腺癌(Mucinous gastric carcinoma,MGC)不同分期的临床病理学差异,探讨影响MGC预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分析1982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的MGC患者149例的临床病理及其预后.结果:MGC更易发生浆膜浸润(Ⅲ、Ⅳ期S2 S3:67.5%);浸润性更强(Ⅰ Ⅱ期T3:6.2%;Ⅲ Ⅳ期T3:44.4%);中晚期更易腹膜种植(P2 P3:30.7%);中晚期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N1 N2:80.3%);根治性切除率早期明显高于中晚期(P<0.005);Ⅰ Ⅱ期5年生存率早期明显提高(53.1%),中晚期仅为13.7%,两者之间比较有明显差别(P<0.005).结论:不同时期MGC临床生物学行为不尽相同,其预后不良的原因与确诊时病期晚,发生浆膜浸润率、淋巴结转移率、腹膜播散率高和根治性切除率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年人大肠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方法分析88例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内镜、病理、预后情况并与同期483例中老年人比较。结果两组粘液血便、排便习惯异常、高分化腺癌、粘液腺癌、未分化癌、DukesB1期、DukesD期和根治性切除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青年人大肠癌分化较差但根治性切除率高,5年生存率与中老年人相近。  相似文献   
5.
患者,56岁,已婚未育。2002年7月13日入院。于1年前开始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行分段诊刮,宫颈深8cm,子宫内膜较厚,较多;宫颈管刮出较少破碎内膜。病理结果:(1)子宫内膜腺癌。(2)宫颈粘液腺癌。查体:体温36.2℃,脉搏66次/min,血压110/70mmHg,呼吸20次/min;轻度贫血外貌,心脏无异常,腹平坦,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明显的包块,外阴发育良,已婚未产型,阴道通畅,粘膜色正常,宫颈轻度糜烂,呈柱状,无痛觉,子宫体形态不规则,大小如鸭卵,质软,硬不均,无触痛,活动度尚可,双侧附件正常。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的四种亚型(PKCα、PKCβⅡ、PKCε、PKCζ)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PKCα、PKCβⅡ、PKCε、PKCζ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不同病理类型、不同分化程度和原发灶与转移灶之间的相关性及意义。结果:(1)PKCα在胃癌不同组织类型之间表达依次为管状腺癌92.5%,粘液腺癌57.1%,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PKCβⅡ在胃癌不同组织类型之间表达依次为管状腺癌82.5%,粘液腺癌64.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淋巴结转移灶中PKCβⅡ的阳性率为77.8%,低于原发灶96.0%的阳性表达率,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PKCε、PKCζ在胃癌不同组织类型之间及淋巴结转移灶与原发灶之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PKCβⅡ可能在胃癌的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PKCα、PKCβⅡ表达与肿瘤细胞的类型和组织来源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告1例胰尾粘液腺癌表现为孤立性脉络膜转移瘤.方法:一位57岁女患者主诉右眼中心视物变形.检眼镜检查见1个位于右眼黄斑中心、长约6 PD的孤立性淡色隆起病灶.她没有特殊的既往眼科和全身病史.A/B超声检查证实在后极部黄斑内有一个实性病灶,荧光素血管造影发现中心病灶无渗漏区.结果:根据病史和临床发现,请求了FBC、血沉、LFT、胸部X线和腹部CT等检查.胸部X线发现在双肺野有多发性模糊的病灶,提示为转移性肺结节.CT发现肝内多发性结节和在胰尾的一个3.5 cm×2.6 cm病灶.进行了CT引导下的肝活检,证实为中度分化的转移性粘液腺癌.此后血液分析证实CA19-9升高.肿瘤原发部位证实为胰尾,并决定进行姑息治疗.结论:初发临床体征为孤立性脉络膜病灶经证实为胰尾癌的报告鲜见.这一病例提示,在发现未知来源实性脉络膜病灶的病例,进行详细的腹部影像学检查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粘液腺癌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本文对1958年至1990年我院收治的41例宫颈粘液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颈粘液腺癌占同期宫颈腺癌的19.16(41/214)。平均年龄为50.89岁,阴道白带增多为临床突出症状,按FIGO分期,Ⅱ期占34.14%(14/41),Ⅲ期占56.09%(23/41),Ⅳ期占9.76%(4/41)。采用单纯放疗26例,综合治疗15例。总5年生存率为13.20%,其中Ⅱ期33.30%,Ⅲ期2.17%,Ⅳ期0.宫颈直径≤3cm和>3cm5年生存率分别为9.09%和12.80%(P>0.05)。结论:本资料表明宫颈粘液腺癌的预后比宫颈鳞癌以及其他类型的宫颈腺癌差,与临床分期有关,但与宫颈肿瘤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10.
尿道型前列腺粘液腺癌少见,2005年我们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60岁。因尿频,排尿困难8个月,加重10天并尿潴留入院。入院后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实验室检查tPSA3.0ng/ml,fPSA 0.4ng/ml。硬膜外麻醉下行径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中前尿道和膀胱未见异常。前列腺部尿道可见少量粘液样物质覆盖,尤其是左侧叶腺体尖部。电切过程中无粘液样物质排出,但腺体左侧叶与包膜粘连较重。病理检查:肿瘤浸润区前列腺结构紊乱,癌组织中有大量粘液湖形成,其内漂浮不规则片状癌巢及散在孤立癌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