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6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颈丛阻滞麻醉结合针麻用于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越英 《中医药导报》2005,11(7):50-51,63
目的:观察颈丛阻滞麻醉结合针麻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02例甲状腺疾病需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2例,为单纯针麻组;B组40例,为单纯颈丛阻滞组;C组40例,为针刺颈丛复合麻醉组。3组病人在年龄、病程、体重、麻醉与手术时间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A组在麻醉镇痛效果方面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与C组麻醉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与B组在手术前后心率与平均动脉压升高值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与C组在手术前后心率与平均动脉压升高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手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呼吸次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颈丛阻滞结合针麻用于甲状腺手术麻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3.
肺切除术中针刺及针麻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周红  童稳圃 《中国针灸》1998,18(6):365-366
自1992年12月~1994年10月采用针刺加氟呱酊醇、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进行肺切除术50例的研究,简称“针药麻”,并设全麻对照组50例。1 一般资料  针药麻组:50例中,男40例,女10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3岁;手术时间最短75分钟,最长240分钟。病种:肺癌35例,肺结核4例,良性肿疡5例,鞠菌球等6例。手术方式:肺叶切除37例,全肺切除8例,囊肿切除等5例。全麻对照组:50例中,男45例,女5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73岁;手术时间最短80分钟,最长280分钟。病种:肺癌40例,肺结核空洞、鞠菌球5例,支气管扩张等5例。手术方式:肺叶切除28例,全肺切除18例,楔形切除等…  相似文献   
4.
记尼克松访华团参观针麻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刺麻醉发明于1955年,是西医学习中医并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针灸镇痛所获得一项新的巨大成果。我国临床医务工作者经过长时间的艰苦研究和认真探索,终于使古老的针灸镇痛学大显光彩,创造了史无前例的针刺麻醉学,为那些不适于在药麻下作手术的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与此同时,生理、生物和生物物理学家们经反复实验研究,在动物和人体内找到了产生针刺镇痛的神经介质(内源性吗啡),阐明了针刺能调整人体的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从而达到镇痛效应。由于中央领导和卫生部对针麻工作的重视,专门成立了全国针麻研究协作组和针麻办公室,主持和推…  相似文献   
5.
记得在2008年底,我写了一篇题为“针麻走出手术室——从50岁生日开始”的文章,发表在《中国中医药报》上。2011年5月26日,从该报头版读到这样一则报道“针刺复合麻醉再显中医风采”,随文还配发了记者短评“让针麻重回临床”。高兴之余,我在想:针刺麻醉,或者针刺复合麻醉,要真正成为手术常规甚至首选麻醉法,实现全面复兴,单靠医学家的努力与医院的坚持远远不够,社会价值观和民众健康观的转变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针麻镇痛不全可以选用非麻醉性镇痛药加以克服。本文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针麻针麻加颅通定甲状腺手术时病人血浆β-内啡肽和皮质醇.以了解颅通定对应激的阻断和对针麻的加强作用。结果针麻加颅通定(n=12)手术时血浆应激因子β-内啡肽和皮质醇的变化要小于针麻时这二种物质的变化,说明颅通定具有针麻镇痛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关于针刺麻醉科研思路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仁 《针刺研究》2006,31(6):325-326
针刺麻醉的发现是我国传统的针灸医学在现代的一次重大突破,是20世纪针灸学科中最重要的原创性成果。表现在:加速针灸学科的现代化进程;促进神经生理学特别是痛觉生理学的发展;促进针灸再次走向欧美并由此真正走向世界。然而,迄今为止,其发展道路之曲折可谓颇为罕见。今天,在祝贺伴随着我国轰轰烈烈开展针刺麻醉研究而生的《针刺研究》创刊30周年之际,对针麻研究的整个发展过程作一点回顾和思考,以加深我们对针麻的历史认识,更好地促进这门学科的发展,并可为其它学科的研究、发展所借鉴。1原始思路—源于药物麻醉在汗牛充栋的我国古代针灸文…  相似文献   
8.
刘圣灵 《针刺研究》1989,14(1):230-231
本院自1960年6月至1987年3月共施行针麻肺切除术1250例,其中有57例针麻手术未成功,失败率为4.56%,现将57例失败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屈晓馨 《针刺研究》1989,14(1):240-241
自1978年以来,由西安、湖南、重庆、北京、上海五个地区七个单位组成的宫切协作组共完成了1267例。进行了穴位优选,筛选出头针…中焦透下焦,体针…改良次髎穴和五枢透维道,组成穴位处方,经过验证,优良率为80.47%。用HRP法进行了穴位与内眭相关形态学研究,提示本组穴位处方对子宫切除手术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七四年五月,我院与第四军医大学及郊东县人民医院协作,研究了督脉针刺麻醉法。先后施行腹部手术四十多种计2300余例,其中用于肝胆胃肠手术760例,按全国针麻效果评定标准,本组的成功率为98.28%,Ⅰ、Ⅱ级率占80.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