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25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40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安 《东方药膳》2006,(12):14-14
医院门诊常常遇到这样的病人:自觉咽喉部有一种被东西梗塞的感觉,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检查又查不出什么病变。有人说是“心因性咽喉异感症”,也有人说是“梅核气”。部分患者整日忧心忡忡。怕疾病会纠缠甚至“恶化”。  相似文献   
2.
李治国 《山西中医》2009,25(12):40-40
咽部神经官能症,中医学称之为梅核气,临床表现以患者自觉咽部不适,如有异物梗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但查体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病程缠绵不愈为特点。笔者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指导,应用清热理气生津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梅核气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以病人自觉咽部有物梗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时轻时重,常随情绪反复发作为主症,并伴随某些精神、神经等症状。笔者应用补肾安神胶囊治疗梅核气9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针刺翳风穴治疗梅核气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郗海铭 《中国针灸》2005,25(5):371-372
梅核气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咽部神经官能症、癔球或咽异感症,是一种功能性疾病.本病以咽喉中似有梅核堵塞感为特点,多指除咽痛外的各种咽部异常感觉或幻觉,如球塞感、紧迫感、粘着感、瘙痒感、虫爬感、无吞咽困难的吞咽梗阻感等,而咽喉检查均无异常发现.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七情郁结,气滞痰阻,气机不利所致.笔者自1998年以来应用针刺翳风穴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利咽汤治疗梅核气3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乙 《河南中医》2006,26(11):47-47
近年来,笔者运用自拟利咽汤治疗梅核气31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2005~2008年采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梅核气23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梅核气为临床常见病 ,尤为女性居多。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中首次提出梅核气这一病名 ,曰 :“七情气郁 ,结成痰涎 ,随气积聚 ,坚大如铁 ,在心腹间 ,或塞咽喉如梅核粉絮样 ,咯不出 ,咽不下”。鉴于本病的病因与气、痰、湿、瘀有关 ,所涉及的脏腑有肝、胆、心、脾、肺、肾等 ,故其辨证亦与之紧密联系。兹举例介绍如下。一、小柴胡汤证徐某 ,女 ,36岁 ,1996年 12月 7日初诊。诉右咽隐痛不适 1年 ,进食无碍 ,近因其母病重而症状加重 ,夜寐不安 ,纳可 ,二便调。咽喉检查未见异常。舌淡红苔薄白 ,脉弦。综其脉症 ,乃少阳经脉阻滞 ,气机不利而…  相似文献   
9.
患者 ,女 ,年龄 4 0岁 ,1 998年 3月 2日初诊自述半年来常感咽中不适 ,如有梗物 ,咯之不出 ,吞之不下 ,不疼不痛 ,胸中窒闷 ,心情烦躁 ,嗳气 ,曾多次到西医院检查 ,咽部无红肿 ,服草珊瑚含片、复方维生素B等 ,疗效不佳。症状仍反复发作 ,观其舌苔白腻 ,脉弦滑。详问病史 ,得知此病乃小孩高考失利之后诱发。诊断为梅核气。辨为气滞痰郁 ,治以化痰利气解郁。方用半夏厚朴汤加味 :制半夏 1 0 g ,厚朴 9g ,茯苓 9g ,生姜 3片 ,制香附 9g,枳壳 9g ,苏梗 9g,柴胡 9g,白芍 1 2g。连服 3剂 ,停药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体会 :《丹溪心法·六…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