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9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鼠寒体、热体体质的稳定性.方法 以大鼠两后掌表面皮肤温度以及大鼠自主活动为主要指标,结合大鼠的一般情况,从100只正常大鼠群体中筛选出常体大鼠10只、寒体9只、热体8只,连续3个月进行检测后,再观察分别用金匮肾气丸和知柏地黄丸汤剂对寒、热体质大鼠进行体质调整3个月及停药4个月后掌温和自主活动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体质筛选后没有任何干预的3个月内,寒体组大鼠的平均掌温和自主活动明显低于常体组大鼠,热体组大鼠的相应指标明显高于常体组和寒体组大鼠(P<0.05或P<0.01),且这种差异在观察的3个月内持续存在,即大鼠寒热体质的特征差异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可稳定存在.金匮肾气丸和知柏地黄丸分别对寒体、热体体质大鼠有调整作用,使寒体组大鼠的掌温和自主活动增加,热体组大鼠的掌温和自主活动减少,但停药后第3个月,上述指标有回到用药前的趋势.结论 大鼠的寒热体质特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
“寒体”,“热体”大鼠肝线粒体能量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寒体”、“热体”大鼠肝线粒体能量代谢的机制,通过测定3月龄SD雄性青性年大鼠掌温,将大鼠分为“热体”、“寒体”和对照组3组,采用氧电极法、荧光法、放免法等测定心率、肝线粒体呼吸功能、氧化酶活性、游离钙及MDA浓度和肝Na^+-K^+-ATP酶活性。结果:“热体”有较高的RCR、P/O、OPR和琥珀酸氧化酶、Na^+-K^+-ATP酶活性,“热体”线粒体内游离钙较高,与“热体”线粒体功能微观  相似文献   
3.
寒体与热体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匡调元  张伟荣 《中医杂志》1995,36(9):553-556
中医学与西医学对体质的研究由来已久,如《灵枢》已有“阴阳廿五人”及“老、壮、少、小、脂、膏、肉、瘦”等体质分型学说。在西方古代文献中,如《圣经》与《希波克拉底文集》中亦描述过人体的体质类型与疾病的关系。后世学者从人类学角度对体质有系统的研究,关于体分型学说已有30余种,但多不能解决临床实际诊疗问题。在历代中医文献中一直缺乏明确的体质概念,所有理论探讨都是分散的、零星的,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1975年匡调元提出了“辨质论治”的观点,1977年发表了“体质病理学研究”论文,提出体质定义为:人类体质是人群及人群中的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环境的影响下,在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  相似文献   
4.
寒热体质大鼠TRPV1通道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寒、热体质大鼠大脑皮质辣椒素受体(TRPV1)通道表达及热痛阈的差异。方法:以两后掌表面皮肤温度为主要指标,结合自主活动及一般情况,从自然群体大鼠中筛选出常体、寒体及热体大鼠,通过光照热痛照射仪测定各组大鼠热痛甩尾潜伏期,比较不同体质大鼠的热痛阈差异。取大鼠大脑皮质,用实时荧光RT-PCR(SYBR GreenⅠ)检测TRPV1通道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RPV1通道蛋白表达。结果:热体组大鼠热痛甩尾潜伏期时间显著低于常体组和寒体组(P0.01);热体组大鼠大脑皮质TRPV1通道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常体和寒体组(P0.01);热体组大鼠大脑皮质TRPV1通道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寒体组(P0.05)。结论:寒、热体质大鼠大脑皮质中TRPV1通道mRNA、蛋白表达及热痛阈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寒体与热体的特征性基因,并对基因差异性表达进行RT-PCR分析.方法:通过测量大鼠两后脚掌掌心温度,将其分为寒体组、热体组和常体组,取各组大鼠的肝脏组织,抽提总RNA来进行逆转录,标记后与大鼠全基因组芯片杂交,分析3组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情况,并用RT-PCR技术对其中部分表达差异基因的表达水平变...  相似文献   
6.
食物调整病理性体质的生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我们依据体质学说中食物能纠正病理性体质的观点,进行了用五香粉调整寒体和用冰淇淋调整热体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寒体调整组大鼠的肝细胞能荷值明显上升,肝Na+-K+-ATPase活性,血清T、P、T3、T4含量同正常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热体调整组大鼠的肝Na+-K+-ATPase活性,血清T3、T4含量也同正常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说明不同性味的食物对于其相应体质的调整作用是明显的,病理性体质可以通过食物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对中医寒、热体大鼠进行蛋白质组表达谱研究,以期寻找与寒热体相关的蛋白质,并探讨中医寒、热体形成的生物学基础。方法:提取大鼠肝脏细胞的总蛋白,采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及MALDI-TOF-MS质谱技术筛选并鉴定寒热体表达差异的蛋白质群。结果:经过筛选和质谱技术共获得10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蛋白表达差异点:氨甲酰磷酸合成酶、二硫键异构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异构酶、细胞质氨肽酶、谷氨酸脱氢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热休克蛋白前体、同型半胱氨酸、葡萄糖调节蛋白前体。结论:中医寒热体大鼠在蛋白质组表达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酶类蛋白代谢异常可能是寒热体形成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8.
浅议辨体养子——具有中医特色的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传统理论中,儿童体质辨识有四大学说,分别为“纯阳说”、“少阳说”、“稚阴稚阳说”、“脏腑说”.作为将在社区医院推广的儿童辨体施养保健系统管理方法,我们专门针对0~3岁儿童的体质特点,选择了便于应用的“脏腑说”,用“寒体、热体”两分法,对健康儿童保健工作进行指导,建立了以常规调护,辨体施养,穴位保健按摩等多种手段为核心的新型保健模式.  相似文献   
9.
寒体和热体的实验研究(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依据匡调元提出的体质分型学说,对 Wistar 雄性大鼠筛选寒体与热体。并观察了寒体和热体在能量代谢与内分泌激素方面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寒体组大鼠在ADK 活性及细胞能荷。肝脏 Na~ -K~ -APTase 活性比热体大鼠低,另外 T_3、T_4、孕酮和睾酮含量方面也比热体大鼠低。可部分论证"体质病理学"一文提出的各型体质必然具有代谢上的差异。并且也提示今后在从事动物实验时应考虑到动物体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寒体和热体的实验研究(I)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