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9篇
  免费   381篇
  国内免费   31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491篇
临床医学   1319篇
内科学   94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05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80篇
综合类   3454篇
预防医学   2431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820篇
  6篇
中国医学   59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370篇
  2007年   406篇
  2006年   437篇
  2005年   512篇
  2004年   483篇
  2003年   538篇
  2002年   595篇
  2001年   594篇
  2000年   485篇
  1999年   506篇
  1998年   405篇
  1997年   498篇
  1996年   461篇
  1995年   411篇
  1994年   352篇
  1993年   275篇
  1992年   247篇
  1991年   278篇
  1990年   286篇
  1989年   246篇
  1988年   110篇
  1987年   83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肾综合征出血热(ha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病原菌为汉坦病毒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休克、出血及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其病理变化以小血管水肿、变性、坏死为主,脏器损害以肾脏病变最明显,故以上述为首要表现的患者也较易做出临床诊断~([1]),脏器损害其次为心、肝、脑、肺、胃肠及内分泌器官,胰腺损害较少,但已有了多例以急性胰腺损伤为首要症状的报道~([1-4]),上述报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病毒性脑炎及出血热为基础,借助于信息化手段,构建对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系统。方法研究以脑炎、出血热为临床表现的病毒性传染病的临床特征,借助于信息化技术,构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辅助识别系统。结果对302份病例(其中54例为感染性病症)应用该辅助系统进行初步验证,结果表明,临床诊断与系统第一诊断符合率为60.6%,前3位与前5位诊断提示率分别为74.5%、85.4%。结论构建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诊断及鉴别系统,存在提示、指导、引导及培训的功能,具有确切的实用性、灵活性及推广性。  相似文献   
3.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研究状况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rimean Congo hemorrhagic fever,CCHF)(在中国称新疆出血热)因感染CCHF病毒引起,是中国目前已经发现的4种虫媒病毒性传染病之一。CCHF病毒经蜱传播,是自然界中尚未引起人们注意的在蜱→非人类脊椎动物→蜱之间循环的地方性动物传染病。人被带病毒蜱叮咬、接触感染动物内脏和皮毛、密切接触患者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本病。临床表现除具有一般病毒性出血热的基本特点外,以消化道出血、鼻腔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点和出血斑为特征。有关CCHF病毒的传播和致病机理及其基因结构和遗传变异的研究,使本病的病原特点、传播和流行分布得到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4.
肾综合征出血热(以下简称HFRS)是我市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自1979年报告首例病人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全面落实以健康教育,防鼠灭鼠,预防接种,规范治疗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HFRS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但2002年死亡11例,病死率为2.30%,病死人数占全省的39.29%,比去年上升了37.50%,形势严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并发腔道出血、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及肺水肿等并发症较多见,但近年来HFRS并发肝脏损害逐渐得到临床的重视,肝功能的衰竭同样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现将我院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肝脏损害18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曾名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是以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伤为主要病理基础,由汉坦病毒(hantaan virus, HV)引起的一组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传染病.自1932年由前苏联最早描述后,该病的病因、机制、诊断及治疗均有显著进展,本文就治疗方面的一些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所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我国除病毒性肝炎之外受害最大的病毒性传染病。目前我国除青海、台湾外,全国各地均有病例发生,病死率为3%-5%。鼠类是主要传染源,因农民接触鼠类机会较多,我院收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80%-90%以上为农民,其首诊多为乡村基层医院。因此,基层医院早期正确的诊断、及时的治疗对该病的转归及预后至关重要。由于该病早期临床表现复杂、近年不典型病例增多、新疫区不断增多、没有特异性诊断技术、临床医生认识不足等因素,误诊误治病例逐年增多,常因此导致延误治疗甚至病情恶化。现将笔者在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诊断方面的体会介绍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病毒、病毒受体、细胞因子、自由基、特异性CTL反应、HLA差异性均可能与发病有关.此文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林美和 《淮海医药》1997,15(2):25-25
C反应蛋白(CRP)最初是用肺炎球菌C多糖体来检测病人血清中的CRP。近年来,则采用CRP免疫家免获得抗CRP血清,再用这种抗血清做沉淀试验,用已知抗体来检测未知抗原的方法来检测CRP。  相似文献   
10.
唐永明  张斌 《江苏医药》1997,23(12):833-835
采用ABC免疫组化染色法及单克隆抗体夹心法ELISA,同步检测了34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数量和血清白细胞介素2和4(IL-2、IL-4)水平。发现HFRS病程中各T细胞亚群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CDS阳性T细胞在各病期均有升高。IL-4水平升高仅见于发热期.而IL-2的升高主要在低血压期和少尿期。病程中有CD4/CD8比值的下降甚至倒置。这种比值的变化与IL-2和IL-4的动态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结果揭示,在HFRS发病机理中存在Thl型和Th2型免疫反应等多种免疫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