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5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65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07篇
口腔科学   846篇
临床医学   185篇
内科学   265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45篇
特种医学   86篇
外科学   449篇
综合类   462篇
预防医学   97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40篇
  2篇
中国医学   61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双腔球囊导管在插管失败的输卵管阻塞介入再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45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应用常规法行介入再通术,其中输卵管开口插管失败采用改良双腔球囊导管行介入再通,统计分析常规法组与联合改良双腔球囊导管法组(联合法组)的输卵管开口插管成功率、输卵管阻塞的开通率。结果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45例,共阻塞输卵管90条,采用常规法输卵管开口插管成功32条,其中开通成功31条,插管成功率为35.56%,开通率96.88%。采用联合法输卵管开口插管成功90条,输卵管开通83条,插管成功率为100%,开通率92.22%,7条输卵管因阻塞病情严重无法开通,其中双侧均未能开通1例。所有患者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2个月,妊娠率48.65%。常规法组与联合法组输卵管开口插管成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574,P=0.000),而输卵管开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8,P=0.619)。结论对于常规法输卵管开口插管失败者,采用联合改良双腔球囊导管可提高输卵管开口插管成功率。采用改良双腔球囊导管介入再通与常规法开通效果相当,可作为常规介入再通输卵管开口插管失败的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不同矫治器对错[牙合]畸形患者面高度及前后牙咬合关系的影响。方法:选取于笔者医院接受矫治的83例错[牙合]畸形患者,根据患者矫治器类型分为直丝弓组和Begg组,分别为42例和41例。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咬合关系、硬组织、磨牙及面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矫治后,两组患者OJ-PPV、OB-PP、LMA-MPV、LMA-MPV均降低,Begg矫治组OJ-PPV水平显著高于直丝弓矫治组,OB-PP、LMA-MPV、LMA-MPV水平显著低于直丝弓矫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AFH、LAFH/TAFH、PFH/TAFH水平均升高,其中Begg矫治组患者LAFH水平显著低于直丝弓矫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MA-MP、LMC-MP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前后,两组患者SNA、SNA、ANB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矫治器对错[牙合]畸形患者硬组织变化均无明显影响,其中Begg矫治对患者前后牙咬合关系改善作用更强,直丝弓对患者面高度的改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3.
Migration of Kirschner (K) wires from the upper extremity joints has often been reported, but it is less common from the lower extremities. In this report, we describe an 85-year-old man treated, during a hip replacement procedure, with a K-wire because of a trochanteric fracture; after one year, the K-wire was found in the popliteal fossa. This report illustrates the first case of K-wire migration in the popliteal area of the knee and suggests avoiding the use of free K-wires without any tension banding.  相似文献   
4.
对成人正畸中活动与固定联合矫治的应用范围。优点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提示只要进行合理设计,两种矫治方法能扬长避短,协同作用,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钢板及克氏针治疗各种掌指骨骨折的不同疗效。方法:47例(62处)掌指骨骨折。其中开放性骨折19例(24处),闭合性骨折28例(38处),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或肌腱损伤10例(13处)。分为微型钢板固定组27例(34处)及克氏针组20例(28处)。采取伤口清创,微型解剖钢板螺丝钉系统内固定术及克氏针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全部病例骨性愈合,以TAM为评定标准,微型钢板组中优为20例,良10例,优良率为88.2%。克氏针组中优为12例,良7例,优良率为67.8%。结论:在掌握好适应证的前提下,使用微型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各种类型的掌指骨骨折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的恢复程度及伤口感染情况明显优于克氏针组。  相似文献   
6.
Scleroderma is a chronic disease that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immune dysfunction. One of the oral manifestations is microsomia, a result of collagen deposition in the perioral tissues. The complexity of treating these patients includes limited mouth opening ability, and difficulty inserting and removing dentures due to finger deformity. This article will describe an appliance specially designed especially for scleroderma patients, which facilitates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 with 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s (RPD).  相似文献   
7.
The application of Doppler-tipped guide wires to measure blood flow velocity in coronary and peripheral arteries has been described previously as a valuable means of functional assessment in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ical procedures. In animal studies intravascular Doppler has been used in the cerebrovascular system, and this appears to be an important field of application for this new technique. We used intravascular haemodynamic monitoring by the Doppler guide wire during neuroendovascular procedures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nd evaluated the clinical feasibility of the method. We found it a safe technique which complements morphological angiographic information with valuable functional data. Further studies may be expected to demonstrate the relation of flow parameters to clinical outcome. Received: 16 January 1996 Accepted: 30 January 1996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了解OPA-K滑动直丝弓矫治器的临床应用特点.②方法收集错雅合畸形病人15例(包括Angle分类Ⅰ类8例,Ⅱ类5例,Ⅲ类2例),采用OPA-K滑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观察治疗结果,分析OPA-K滑动直丝弓矫治器的临床应用特点.③结果 15例病人均取得满意疗效,矫治时间10~20个月,平均15.8个月;间隙关闭时间6~13个月,平均7.5个月.④结论 OPA-K滑动直丝弓矫治器可用于各类错雅合矫治,具有轻力滑动移动牙齿、有效支抗控制、简化弓丝程序等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9.
膝前框形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采用钢丝环扎 +膝前方框形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法治疗髌骨骨折的经验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 3 5例髌骨骨折应用此方法治疗 ,其中男性 2 4例 ,女性 11例 ,3 0例获得 3~ 2 4个月随访。结果 优 19例 ,良 10例 ,可1例 ,优良率 96 7%。术后未出现骨折再移位 ,无伤口感染。愈合时间 6~ 12周。结论 该方法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操作简便 ,适应证广 ,能早期关节活动 ,是治疗髌骨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与血管内超声 ( IVUS)相比较 ,探讨压力导丝在评价冠脉内支架置入即刻效果 ,指导优化支架置入中的作用。方法  5 1例患者置入冠脉内支架后先后予血管内超声和压力导丝检测判断是否达到相应的理想支架置入标准。若未达标准 ,则进一步采用更高压力同样球囊或更大球囊再扩张。结果 支架置入后 IVUS判断 3 1例达到标准 ,不需再扩张 ,15例不满意者再扩张支架 ,支架内截面积增加 2 4 .3 % ( P<0 .0 5 ) ,最终 4 1例 ( 89% )得到满意 IVUS,5例因超声导管未跨过支架无超声资料 ;压力导丝检测 3 5例达到标准 ,不需再扩张 ,16例不满意者再扩张支架最终 4 5例 ( 88% )得到满意结果 (心肌部分血流储备 ,FFRmyo>0 .90 )。血管内超声和压力导丝两者在判定理想支架置入方面有很好的相关性 ,符合率达 90 %。以血管内超声检测作金标准 ,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 ( ROC)计算心肌部分血流储备 FFRmyo预测理想支架置入的最佳临界点为 0 .90。结论 压力导丝是指导冠脉支架置入更方便、安全的有效手段 ,有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