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0篇
  免费   643篇
  国内免费   239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52篇
妇产科学   57篇
基础医学   223篇
口腔科学   45篇
临床医学   516篇
内科学   868篇
皮肤病学   146篇
神经病学   123篇
特种医学   8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271篇
综合类   1134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350篇
眼科学   88篇
药学   1344篇
  12篇
中国医学   966篇
肿瘤学   99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295篇
  2020年   258篇
  2019年   229篇
  2018年   237篇
  2017年   291篇
  2016年   296篇
  2015年   255篇
  2014年   461篇
  2013年   702篇
  2012年   401篇
  2011年   437篇
  2010年   351篇
  2009年   318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303篇
  2006年   241篇
  2005年   298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我国属胃癌高发国家,且以进展期胃癌为主。以手术和化疗为主的多学科治疗无法有效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预后。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类药物的疗效在诸多癌症中得到了证实,因此,该类药物在胃癌中的治疗效果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全面介绍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类药物在胃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情况、联合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对于其他治疗均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PD-1抑制剂是一个可行的治疗选项,其代表药物派姆单抗是目前唯一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应用于胃癌治疗的免疫抑制剂类药物,而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尚未批准任何此类药物应用于胃癌的临床治疗。如何进一步提高治疗的客观缓解率,将会是后续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一大焦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3%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治疗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颅内压增高的疗效.方法25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事件时, 随机交替接受等渗透剂量的160 mL 3%高渗盐水与150 mL 20%甘露醇进行降低颅内压治疗, 连续监测患者颅内压、平均动脉压、脑灌注压及中心静脉压.记录有效降低颅内压持续时间、颅内压最大降幅及其时间, 用药前及用药后1 h、3 h血钠水平及血浆渗透压.结果3%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均可降低颅内压(均 P < 0.01), 两者的降低颅内压作用持续时间及颅内压降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患者脑灌注压较用药前均上升(均 P < 0.01), 平均动脉压先上升后下降,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患者中心静脉压稍有波动,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20%甘露醇治疗后患者血钠下降, 3%高渗盐水治疗后患者血钠值上升, 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20%甘露醇及3%高渗盐水治疗后患者血浆渗透压均先上升后下降, 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1). 结论3%高渗盐水可作为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颅内压增高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2015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发布了第三版《艾滋病诊疗指南》。新版指南强调抗病毒治疗时点前移:一旦成人确诊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若无禁忌宜尽早启动抗HIV治疗。对于合并机会性感染的HIV感染者, 在感染控制、病情稳定后也应及早开始抗病毒治疗。尤其强调HIV合并结核患者在CD4阳性淋巴细胞数少于200/μL的情况下, 建议抗结核两周内即开始抗病毒治疗。在抗HIV治疗用药中, 淘汰了一些毒副作用大、依从性较差的药物, 如司他夫定、去羟肌苷、茚地那韦等, 优选抗病毒效力强、服药方便的组合, 如拉米夫定、替诺福韦、依非韦伦组合。对于HIV感染的婴幼儿, 亦主张及早抗HIV治疗。对于五岁以内的幼儿, 主张确诊后即启动抗病毒治疗。对于HIV感染的孕产妇, 建议尽快予以全程、联合抗HIV治疗, 寓防于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和宫瘤消胶囊的联合应用对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为80例子宫肌瘤患者,收治时间均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将上述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宫瘤消胶囊口服治疗,记录2组患者治疗效果,性激素水平及子宫体积及肿瘤体积变化。结果(1)研究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研究组患者的P、E2、LH及FS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研究组患者子宫体积及肿瘤体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米非司酮片和宫瘤消胶囊的联合治疗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索《针灸大成》中与气海穴治疗作用相关的文献条文,总结气海穴在治疗各系统疾病中运用频次较高的疾病及其配穴规律,为临床针灸对气海穴的使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中华医典》(第五版)中《针灸大成》作为文献检索来源,将气海穴及气海穴的别称“脖胦”“下肓”“丹田”“肓之原”“肓原”“下言”和“气泽”为检索词,用计算机检索工具及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检索符合要求的文献条文,通过建立本研究的数据库,频次分析、条形统计图比较分析等方法,总结出气海穴在治疗各系统疾病中的运用频次及其配穴规律。结果:在《针灸大成》所涉及的条文中,气海穴尤善治疗内科疾病,在治疗内科疾病中排名前3位的是脾胃系病症、气血津液疾病、肾系病症和妇科疾病,气海穴配穴习惯为上下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以及前后配穴法,其中主要为前后配穴法和同名经配穴法。结论:气海穴《针灸大成》中单穴应用占比最高,而在气海穴众多配穴中,运用了本经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配穴归经主要来自任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同名经配穴法,同气相求,可增加疗效;与气海穴配伍较多的足太阳膀胱经以背腧穴为主,此为前后配穴法,亦称腹背阴阳配穴法,腹部为阴,腰背为阳,前后配穴法可起到“从阳引阴”亦可“从阴引阳”的作用,以达到调节阴阳,调和脏法,调畅经络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7.
对医院野战医疗队与部队卫生机构联合编组救护所参加大型跨区演练活动进行总结,并梳理联合救护所在演训和保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具有较好的现实参考意义,丰富我军卫勤部队与部队卫勤联合演训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于双心疾病研究的加深,西医疗法的弊端也开始显现。而中医因其理论架构中早就有对于“心主血脉”和“心主神明”的认识,因此在双心疾病的治疗上有着先天的优势。同时近些年中医疗法的结合应用也取得不错的成绩,本文通过对于双心疾病的病例分析,来研讨这种治疗手段的合理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9.
Aim: To evaluate the overall effect of 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 (DMARD) combination therapy in daily practice. Methods: In a retrospective study, 161 consecutive files of patients who attended regular follow‐up sessions, seen from 1998, were analysed. Their data were extracted at baseline, 6 months, 1, 2, 3, 4 and 5 years.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ACR70 criteria was chosen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global result. DMARD combination was methotrexate (7.5–15 mg weekly) and chloroquine (150 mg daily), with low‐dose prednisolone (less than 10 mg daily). In cases of remission, methotrexate was gradually tapered, then prednisolone. Chloroquine was discontinued after 1 year if no recurrence occurred at low‐dose (150 mg every other day). In cases of recurrence at any stage, the treatment scheme was stepped back. Results: The data of 161 patients were analysed. One hundred and six were rheumatoid factor positive (RF+) (66%). ACR 70 for all patients at 6 months follow‐up was 72.5% (95% CI = 7.0); at 1 year, 75.8% (95% CI = 6.7); at 2 years, 72.2% (95% CI = 7.2); at 3 years, 78.9% (95% CI = 6.6); at 4 years, 78.4% (95% CI = 6.9); and at 5 years, 70.6% (95% CI = 8.5). Conclusion: The classical DMARD combination therapy, when used with adequate low‐dose prednisolone, gave an ACR70 response from 71–79%. The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 did not fade over time. RF– patients did better than RF+ patients,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黄素和小剂量雌激素联合应用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方法3月龄大鼠双侧卵巢去除术后预防用药90 d.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测定大鼠胫骨近端松质骨静态参数和动态参数,观察骨物理生长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和器官指数.结果大黄素90 mg·kg-1·d-1和己烯雌酚5 μg·kg-1·d-1联合应用可抑制去卵巢大鼠的破骨细胞活性,完全对抗其骨转化率增高和骨量丢失的骨质疏松症状,与己烯雌酚30 μg·kg-1·d-1的作用相当,且降低己烯雌酚对子宫和肝脏的刺激作用.结论大黄素和小剂量己烯雌酚联合应用可预防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