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56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大黄提取液对脱矿釉质中钙溶出量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大黄提取液和去离子水处理牙面后进行脱矿,ASCA生化分析仪对釉质脱矿后的脱矿液进行钙离子浓度的检测.结果 2 mg/ml和4 mg/ml大黄提取液处理后釉质钙溶出量<去离了水(P<0.01)、<1 mg/ml大黄提取液组(P<0.05),>2%氟化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mg/ml大黄提取液处理后釉质钙溶出量>2%氟化钠组(P<0.01),<去离子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mg/ ml和4 mg/ml大黄提取液具有抑制脱矿釉质中钙溶出作用:2mg/ml大黄提取液为抑制钙溶出的起始有效浓度.  相似文献   
2.
李沙 《中国学校卫生》2004,25(2):230-230
目的了解固定矫正器引起牙釉质脱矿的发病率,探讨预防脱矿的简便易行方法.方法对治疗组(固定矫治器矫正组)、非治疗组和氟化物组(正畸治疗后用含氟牙膏刷牙)各40人进行临床观察.结果非治疗组脱矿率为3.17%,治疗组为14.2%,氟化物组为8.9%.结论正畸治疗中的釉质脱矿问题不容忽视.用含氟牙膏刷牙是防治釉质脱矿既经济又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采用固定矫治器治疗后 ,引起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脱矿的好发部位、好发牙齿以及防治措施的效果。方法将30名患者随机分成3组 (1)对照组 (非治疗组 )10名患者 (200个牙齿 ) ;(2)非防治处理组的10名患者(220个牙 ) ;(3)防治处理组10名患者 (220个牙 )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对照组牙釉质脱矿发生率为11.00 % ,非防治处理组牙釉质脱矿发生率为19.09% ,防治处理组为5.45 % ,两组有显著性意义 (P<0.01)。此外 ,脱矿的好发部位是牙颈部 ,好发牙齿是上前牙。结论显示了固定矫治器治疗后可以促成牙釉质脱矿的发生及发展 ,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以避免牙釉质脱矿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文题释义: 龋白斑:很多接受正畸固定矫治的患者其牙面上会呈现白垩色的点或斑块,临床上表现为龋白斑(white spot lesions,WSL),即釉质脱矿,如病变进一步发展甚至会形成龋洞。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是茶多酚中最有效的活性成分,属于儿茶素。EGCG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抗动脉硬化、抗血栓形成、抗血管增生、抗炎以及抗肿瘤作用。绿茶里有EGCG,但红茶里没有,因为红茶里的EGCG被转化成了茶玉红精。EGCG在医药保健上具有防治癌症等多种疾病和增强免疫力等功能。 背景: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可应用于牙科治疗中,但目前尚未有临床研究讨论EGCG用于托槽的釉质粘接是否可以减少临床上正畸术后白斑的发生率。目的:探讨EGCG应用于预防正畸固定矫治患者牙釉质白斑发生的价值。方法:选择接受正畸固定矫治治疗的50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右侧使用添加有1 g/L EGCG的粘接剂(EGCG组),左侧使用不含EGCG的粘接剂(对照组),其余治疗步骤和材料均相同。于治疗开始后3,6和12个月检测目标牙位(16,11,46,26,31,36)牙釉质脱矿指数(EDI)和釉质白斑的发生率,并统计托槽脱落情况。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柳州市人民医院对研究的相关伦理要求,患者及监护人对试验过程完全知情同意。结果与结论:①EGCG组和对照组在试验期间托槽脱落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在治疗开始后3个月,2组白斑发生率和牙釉质脱矿指数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治疗6,12个月,EGCG组白斑发生率和牙釉质脱矿指数值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 0.05);③结果说明,添加有1 g/L EGCG的粘接剂可以在不影响托槽粘接强度的情况下,起到预防正畸固定矫治患者牙釉质脱矿和白斑发生作用,且能长期维持。 ORCID: 0000-0002-5325-5037(杨柳青)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正畸固定矫治后牙釉质脱矿的临床效果,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牙釉质脱矿的治疗提供更好的依据.方法 对嘉兴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5月-2014年7月收治的116例正畸固定矫治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牙釉质脱矿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16例患者正畸固定矫治治疗后脱矿者有18例,占15.52%.其中以下颌尖牙牙釉质脱矿、上颌侧切牙、上颌尖牙牙釉质脱矿患病率高;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不良饮食习惯、刷牙方式、牙膏的选择、正畸疗程、甜食的摄入频率等是导致牙釉质脱矿的主要危险因素;去除相关混杂因素,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不良饮食习惯、刷牙次数、正畸疗程是影响牙釉质脱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正畸固定矫治后牙釉质脱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临床医师应对正畸固定矫治患者尽早开展釉质脱矿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固定矫治器治疗前后,牙釉质脱矿的干扰因素及脱矿程度。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口腔门诊正畸治疗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实验A组45例1188颗牙齿及实验B组45例1200颗牙齿进行临床观察分析记录。结果选择不同的患者人群组产生的脱矿率和脱矿程度不同。结论固定矫治器引起牙釉质脱矿比较常见,应采取一定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ClinproTMWhite Varnish氟保护漆在固定矫治中防治牙齿釉质脱矿的价值。方法选择120例接受固定矫治的正畸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40例应用ClinproTMWhite Varnish氟保护漆,40例应用氟保护漆(含0.1%氟离子的双氟硅烷溶液),40例牙面不做任何特殊处理。在矫治开始前及24个月时观察记录所有牙齿唇颊面釉质脱矿指数。结果矫治前3组患牙组间釉质脱矿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2种局部用氟方法组釉质脱矿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2种局部用氟方法组间釉质脱矿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linproTMWhite Varnish氟保护漆是一种简便且有效的防龋途径,对固定正畸矫治中釉质脱矿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适宜在口腔固定正畸临床中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数码照相和色度分析技术观测不同酸蚀时间对离体乳牙釉质脱矿以及再矿化时间的影响,以寻找乳牙合适的脱矿及再矿化时间。方法将60颗离体上颌乳中切牙牙冠唇面开窗包埋。标本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32%的磷酸凝胶分别酸蚀开窗面15s(组1)、30s(组2)、45s(组3)和60s(组4),使开窗面脱矿,再将其置于人工唾液中分别再矿化8h、24h、48h、72h及1周。脱矿后采用2%亚甲基蓝对开窗面进行染色,数码照相,运用图像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色度分析,记录色度参数,运用SPSS19.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酸蚀15s后染色,其色度值变化即可被计算机所识别;酸蚀15s再矿化72h、酸蚀30s再矿化48h、酸蚀45s和60s再矿化24h时的色度值与矿化前的色度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P值分别为0.01、0.037、0.047和0.011。结论运用色度学技术分析乳牙脱矿与再矿化的时间,提示乳牙釉质最合适的酸蚀时间为15s,再矿化时间为72h。  相似文献   
9.
马丽  陈静  郭爱花  张向宇△ 《天津医药》2020,48(11):1074-1078
目的 探讨茶多酚对牙齿早期龋进展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脱矿的方法建立牛牙牙釉质和牙本质早期龋模型。将釉质龋及牙本质龋标本随机分为4组(n=6):空白对照组(DW组)、氟化钠组(NaF组)、茶多酚组(TP组)、茶多酚与氟化钠联合应用组(TP+NaF组),pH循环实验模拟早期龋的进程。检测pH循环后的脱矿液中钙、磷离子浓度,通过显微硬度计检测牙体硬组织表面显微硬度值,X线能谱分析样本表面钙磷比,并测定再矿化液中羟脯氨酸水平。结果 在牙釉质及牙本质的脱矿液中,TP组钙、磷离子相对释放量与DW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明显高于NaF组和TP+NaF组(P<0.05)。TP组牙釉质表面显微硬度值与DW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本质表面显微硬度值高于DW组;DW组、TP组牙釉质及牙本质表面显微硬度值均低于NaF组和TP+NaF组(P<0.05)。TP组牙釉质及牙本质表面钙磷比均高于DW组(P<0.05),牙釉质表面钙磷比与NaF组和TP+Na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本质表面钙磷比低于NaF组和TP+NaF组(P<0.05)。NaF组和TP+NaF组牙本质再矿化液中羟脯氨酸水平均低于DW组和TP组(P<0.05),TP组与DW组以及TP+NaF组与NaF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早期龋的进展过程中,茶多酚无明显抑制牙釉质及牙本质脱矿的作用,但可通过促进钙磷离子的再沉积促进再矿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龋齿的发展是伴随着脱矿和动态过程的再矿化重复,在早期龋齿形成的过程中,这种变化更加明显。目前针对早期龋齿的治疗由过去的备洞充填向不备洞保守的治疗方式转变。其中氟化物的应用是保守治疗中简单有效的方式。其作用机制:①.氟化物的再矿化作用。②.氟化物对细菌生长代谢,粘附能力有抑制作用。本文对近年来氟化物防龋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