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74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33篇
预防医学   3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03篇
中国医学   184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位于男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是目前诊断前列腺癌的金标准,关于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前是否须停用抗血栓药物尚无定论。总结既往研究提示,口服抗血栓药物对于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是相对安全的。对于心脑血管意外高风险患者,建议围手术期可以不停用抗血栓药物。  相似文献   
2.
问:为预防中风、抗血栓,我需服阿司匹林。但不清楚服哪种合适,什么时间服效果更佳? 答:预防中风、抗血栓用阿司匹林,目前国外用量较大,320mg/天,国内多主张用小剂量。因小剂量即可抑制血小板内血栓素A2的形成,而对前列环素(PGI2)的形成则不影响,它可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和血管内血栓的形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抗血栓治疗知识(六)——脑血管病的抗血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卒中仍是全球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首要因素之一。在发达国家,卒中是仅次于冠心病和肿瘤的第三大常见致死因素。  相似文献   
4.
阿司匹林是人们熟知的传统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其药理作用除了退热、抗风湿以外,还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是研究和应用最广泛的抗血栓药物。对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一级预防)和改善疾病发生后的预后或复发(二级预防)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由于它的价格便宜、作用可靠,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5.
苏合香抗血栓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亮  郭济贤 《中成药》1990,12(9):31-32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天然化合物有抗血栓作用者的研究报道较多,其在血桂病防治功能上分为抗血小板、抗凝血与促纤维蛋白溶解(促纤溶)三类。现按化学结构分类介绍,并就构效关系略加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7.
莪术油的临床新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药物涂层支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架内再狭窄是困扰冠心病介入治疗长期疗效的难点问题,近年来药物涂层支架研究的迅速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了希望。本文对药物涂层支架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范荣梅 《山东医药》2003,43(28):61-61
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病 (U CAD)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 A)、非 Q波心肌梗死 (NQMI) Q波心肌梗死 (QMI)、缺血性心脏猝死统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 [1 ] 。研究表明 ,UCAD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病变血管中的斑块松劲、裂纹或破裂、血栓形成、血管痉挛以及血小板聚集等原因引起血管腔狭窄 [2 ] ,但未完全闭塞。由于侧支循环较好 ,ECG上不出现 Q波 ,ST段不抬高。因此 ,U CAD的治疗与 AMI和稳定型心绞痛 (SAP)亦存在很大差异。对该类疾病的治疗强调早期药物干预 ,包括抗栓疗法、抗缺血疗法、改善冠脉内皮功能类药物的应用及介入…  相似文献   
10.
杜伟  金志泽  时德 《海南医学》2003,14(7):83-85
血栓性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是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适时地运用抗血栓药物则是防治这类疾病的核心措施[1 ] ,新型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的抗血栓药物不断出现 ,必然给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新的曙光。现综述如下 :1 抗血小板药物1.1 第一代抗血小板制剂一阿斯匹林 (Aspirin) :阿斯匹林的抗血小板活性作用是通过乙酰化灭活环氧化酶 ,从而阻止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G2 (血栓素A2途径的必须步骤 )。因为血小板无核 ,不能生成更多的环氧化酶 ,故这种抑制是不可逆性的。实验证明 ,阿斯匹林能有效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