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3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7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48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276篇
预防医学   540篇
药学   275篇
中国医学   462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中国药房》2019,(8):1056-1060
目的:比较岗梅根和茎的超临界CO_2萃取物中的低极性挥发性化学成分及其体外对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EC-6增殖活性的影响,为充分利用岗梅野生资源和扩大其药用部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岗梅根和茎中的低极性挥发性化学成分,通过气质联用法(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组成。以IEC-6细胞为对象,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岗梅根或茎超临界CO_2萃取物(0、1、5、10、20、40、60、80、100μg/mL)处理细胞,以MTT法检测细胞相对活力,绘制细胞增殖曲线图并计算各萃取物的半数有效浓度(EC_(50))。结果:通过GC-MS分析技术从岗梅根和茎超临界CO2萃取物中分别鉴定出62、46个低极性挥发性化学成分,其中共有成分24个,主要为壬酸(根、茎中分别含14.18%、6.14%)、辛酸(根、茎中分别含10.59%、4.35%)、己酸(根、茎中分别含8.63%、10.86%)、丹皮酚(根、茎中分别含7.79%、6.00%)、2-甲基-3-苯基-丙醇(根、茎中分别含6.30%、0.58%)、乙酸(根、茎中分别含1.72%、33.77%)等。细胞体外试验结果显示,岗梅根和茎超临界CO_2萃取物质量浓度较低(≤60μg/mL)时,能显著促进IEC-6细胞增殖,EC_(50)分别为16.35、20.20μg/mL;而当质量浓度较高(≥80μg/mL)时,则表现出细胞毒活性,对IEC-6细胞增殖呈抑制作用。结论:岗梅根和茎中的低极性挥发性化学成分种类相似,其萃取物对IEC-6细胞的体外生物活性也相似;短链脂肪酸很可能是其促进细胞增殖的活性成分,而丹皮酚则可能是其细胞毒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芷酒炖前后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白芷酒炖前后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百分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白芷生品中初步检测出53个峰,鉴定出36个成分;从白芷酒炖中检测出32个峰,鉴定出26个成分;与生品成分比较,酒炖白芷中有22种成分未测到,但新增了12种成分,表明酒炖白芷中的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均发生了变化。结论白芷酒炖后由于受热及辅料黄酒的作用使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并存在成分转化,本研究为白芷酒炖的炮制机理及其在都梁丸中应用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我华夏大地,尤其在长江以南各省的湿地、沟边,生长着一种奇异的药草。它闻之有一股如鱼虾海鲜般的浓烈腥气,但经加水煎煮后饮之却没有了腥昧,这就是享有“天然抗菌素”盛誉,古往今来人们常用的良药鱼腥草。鱼腥草古代称蕺菜,今人又称狗贴耳、肺形草,它属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全草。现代科学研究揭开鱼腥草带有奇异的生鱼腥气之谜,原来是药草中含有腥气浓烈的挥发性物质甲基正壬酮、月桂醛。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栀子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以L9(3^4)正交设计对超临界萃取条件进行优化,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及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55℃,35MPa,120min的萃取条件下挥发性成分的收率最高,超临界萃取产物的主要成分为亚油酸,棕榈酸,反,反-2,4-癸二烯醛,而传统水蒸汽蒸馏工艺下主要成分为反,反-2,4-癸二烯醛。与水蒸汽蒸馏工艺相比较。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且有革取率高。生产周期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异硫腈酸盐是芥属蔬菜中典型的成分,具有化学防癌作用。由于菘蓝Isatis tinctoria L.叶中可能存在挥发性异硫腈酸盐,且对该植物中挥发性成分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作者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GC-MS)联用技术分析菘蓝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将3.5g样品溶于含5mL水的管形瓶中,平衡30min,在750r/min条件下搅拌萃取25min,萃取温度30℃。用于分析物热解吸的固定相纤维保持在260℃,共3min,观察多项参数对萃取最佳化的影响。在GC-MS分析中,采用带有Varian2000离子阱质谱仪的Varian3800气相色谱仪。使用2种不同的溶凝硅石毛细管柱:1)…  相似文献   
7.
《医药保健杂志》2009,(6):44-44
儿童房间不要铺设泡沫拼图,因为可能会造成室内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质浓度增高,对孩子的健康产生隐患。另外,地面不宜使用地毯,因为它既不易清洗,又容易吸附灰尘中的尘螨,对健康不利。  相似文献   
8.
<正>活血止痛贴膏系根据传统验方研制而成,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临床用于跌打损伤、伤筋骨折、局部肿痛等症。原剂型系外用散剂,经鸡蛋清调和后敷于患处,疗效较佳,但患者使用较为不便。笔者对其工艺作一改进,采用巴布剂贴膏剂型,其基质的性能是决定贴膏质量优劣的重要因素,故选择以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聚乙烯吡咯烷  相似文献   
9.
《江苏卫生保健》2005,(2):17-17
危害人群健康的水污染,上世纪初之前主要是病原微生物,如引起霍乱等传染病。上世纪中叶.水受到重金属污染.引起了水俣病、痛痛病;上世纪70年代以来.水的有机污染问题变出.全世界已在水中测出2221种有机化合物.其中致癌、促癌和致突变物有上百种之多。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这三种污染并存.危害健康形势严峻.尤其是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10.
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心肌保护方法,即心肌缺血后在长时间的再灌注之前,进行的数次短暂再灌注/缺血的循环。实验证明后处理对缺血心肌确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挥发性麻醉药后处理也可以发挥同样的保护效应,其机制比较复杂,远未阐明,现就其保护作用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