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0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406篇
内科学   64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184篇
综合类   800篇
预防医学   15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98篇
  7篇
中国医学   76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6,(6):755-756
目的探讨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间不同年龄段患儿躁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60例采用七氟醚麻醉进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治疗的3~9岁患儿,其中3~5岁患儿(24例)平分成A组和B组,6~9岁患儿(36例)平分成C组和D组。所有患儿均吸入8%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麻醉诱导后A组和C组静脉滴注0.1 mg/kg咪达唑仑和0.1~0.2μg/kg舒芬太尼,并采用2%~3%七氟醚维持麻醉;B组和D组采用3%~5%七氟醚维持麻醉。观察比较四组患儿的麻醉效果和麻醉苏醒期间的躁动情况。结果四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拔除气管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儿中,A组躁动率高于C组,B组躁动率高于D组。同年龄段患儿中,A组躁动率显著低于B组,C组躁动率显著低于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麻醉会引起患儿在麻醉苏醒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年龄越小的患儿躁动率更高。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和舒芬太尼后,患儿的躁动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抚触护理联合母亲声音干预对苏醒期手术患儿的应用效果,以期为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7月—2020年1月收治的94例扁桃体摘除手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儿科手术常规术后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抚触护理联合母亲声音支持。比较2组麻醉清醒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及疼痛评分。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麻醉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9.572,P<0.001),苏醒期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67.246,P<0.001),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0.244,P<0.001)。结论 抚触护理联合母亲声音干预能加快全身麻醉手术患儿麻醉后苏醒、降低患儿苏醒期躁动和疼痛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老年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4例全身麻醉下实施择期下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分为2组,每组32例。观察组麻醉诱导前静脉微泵输注右美托咪定(1.0μg/kg),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比较2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的认知功能(MMSE)评分。结果 2组术前MMSE评分及术后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及48 h,2组MMSE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但对照组的MMSE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老年患者,可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提高苏醒质量和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7.
李也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131-131,134
目的:讨论麻醉前心理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我院160例实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在实验组中使用麻醉前心理护理干预,在对照组中使用麻醉前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中有0例患者为3级,有4例患者为2级,有40例患者为1级,有36例患者为0级.对照组中有8例患者为3级,有10例患者为2级,有38例患者为1级,有24例患者为0级.比较差别较大(P<0.05).实验组的收缩压为122.02±4.53mmHg,对照组的收缩压为134.28±6.71mmHg,差别较大(P<0.05).实验组的舒张压为71.43±2.16mmHg,对照组的舒张压为81.55±4.21mmHg,差别较大(P<0.05).实验组的心率为83.28±1.32次/分钟,对照组的心率为88.81±3.54次/分钟,差别较大(P<0.05).结论:在实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中使用麻醉前心理护理,有利于减少患者的苏醒期躁动,降低血压,减少心率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9.
颅脑损伤患者躁动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损伤的治疗过程中 ,可以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症状 ,许多颅脑损伤患者经过了一定的昏迷期后逐渐转入谵忘或意识模糊状态 [1 ] ,患者多数出现躁动症状。1997年 7月~ 2 0 0 1年 4月对我院的 ICU中颅脑损伤出现的躁动症状的 2 0 5例患者进行了观察 ,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本组 2 6 7例患者出现躁动症状 2 0 5例 ,占 76 .8% ;其中男 143例 ,女 6 2例 ;开放性颅脑损伤 2 7例 ,闭合性颅脑损伤178例 ,其中硬膜下血肿及 (或伴 )脑挫伤 6 7例 ,硬膜外血肿86例 ,脑干损伤 14例 ,蛛网膜下腔出…  相似文献   
10.
全麻恢复期躁动的原因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亚波  沈满飞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2):155-155,157
目的 探讨减少全麻恢复期病人发生躁动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73例全麻恢复期病人出现躁动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引起躁动的常见原因有导尿管刺激(45例)、切口疼痛(17例)、药物吸入(6例)、呼吸循环功能障碍(2例)及其他原因(3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均有好转.结论 全麻恢复期病人的有效护理有助于减少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