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31篇
  免费   569篇
  国内免费   240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180篇
妇产科学   275篇
基础医学   463篇
口腔科学   104篇
临床医学   3794篇
内科学   1579篇
皮肤病学   49篇
神经病学   279篇
特种医学   40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6篇
外科学   1401篇
综合类   5281篇
预防医学   2809篇
眼科学   124篇
药学   2903篇
  32篇
中国医学   604篇
肿瘤学   209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296篇
  2022年   311篇
  2021年   408篇
  2020年   422篇
  2019年   382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319篇
  2016年   321篇
  2015年   351篇
  2014年   814篇
  2013年   838篇
  2012年   1147篇
  2011年   1201篇
  2010年   1234篇
  2009年   1079篇
  2008年   2626篇
  2007年   2183篇
  2006年   1498篇
  2005年   2255篇
  2004年   739篇
  2003年   350篇
  2002年   251篇
  2001年   261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安全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安全管理模式前的管理情况作为对照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安全管理模式后的管理情况作为实验资料。对比实施前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后,消毒供应中心回收合格率、洗涤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及灭菌合格率均较实施前高,供应差错率较实施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12%(2/1697),较实施前的1.32%(21/158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后,医护人员满意度较实施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工作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护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开腹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阑尾炎术后感染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200例小儿阑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类型分为开腹切除组和腹腔镜切除组,每组100例;统计两组患儿的手术指标;术后出现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及粘连性肠梗阻的概率;血清炎症因子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含量;统计两组患儿手术前及术后1周外周血中的白细胞(WBC)数目、中性粒细胞(N)数目及淋巴细胞(L)数目及CD_4~+、CD_8~+T细胞的比例。结果与开腹切除组患儿相比,腹腔镜切除组患儿的术后排气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及粘连性肠梗阻的比例均减少(P<0.05);手术后1周,腹腔镜切除组患儿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降低(P<0.05);sICAM-1含量显著降低(P<0.05);CD_4~+T细胞百分比及CD_4~+/CD_8~+增加(P<0.05)。结论腹腔镜切除术治疗小儿阑尾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较少且恢复较快,能够显著改善患儿术后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了解护理专案改善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的8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组,传统护理组对于住院患者给予传统护理,护理专案模式组对于住院患者采取护理专案模式。比较两组满意评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评分;护理前后住院患者对跌倒危险因素的掌握水平、住院患者遵医行为;跌倒的发生率。结果护理专案模式组满意评分、住院患者对跌倒危险因素的掌握水平、住院患者遵医行为、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评分、跌倒的发生率对比传统护理组有优势,P<0.05。结论住院患者实施护理专案模式效果确切,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住院患者自我防护能力,降低跌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Vivi 《大众优生》2020,(2):52-53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改变、生活压力增加、晚婚晚育逐渐成为普遍现象,不孕不育的发生率逐渐升高,目前大概有15%的育龄夫妇面临这一问题。不孕不育的原因多样,其中精子质量下降是重要原因之一。男性精子其实是相当敏感又脆弱的,生活中各种外在或是内在的刺激,都可能降低其活力,甚至扼杀了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社区护士-个体-家庭四方联动防跌护理模式在社区跌倒高危老年人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岗区的2个社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从两个社区登记建档的跌倒高风险老年居民中分别随机抽选45名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专科护士-社区护士-个体-家庭"四方联动推进的综合干预方案。对照组接受社区防跌倒常规护理。于干预前及干预后12个月使用修订版社区老年人跌倒危险评估量表、步态和平衡测试量表对两组老年人进行评测,记录两组1年内跌倒发生例次。结果干预期间跌倒发生情况:观察组1人次,对照组6人次。观察组步态和平衡测试得分提高,跌倒危险评估表得分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四方联动的综合干预方案应用于社区居家老年人,能有效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提升其防跌能力,对预防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8.
<正>跌倒是指突发的、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由于各种原因倒在地上或者更低的平面上[1]。美国卫生健康与质量研究机构的一项调查报告指出,在美国每年大约有70~100万住院患者会发生跌倒,且30%~51%的跌倒会使患者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2]。医院各类评审标准如《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国医院协会安全目标》、《JCI医院评审标准》等,都把跌倒管理作为患者安全保障的重要内容[3-5]。因此,预防跌倒成为了临床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患者跌倒的原因。方法: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1例,均诊断明确,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意外。其中男性9例(81.8%),女性2例(18.2%)。查阅11份病历及护理记录,根据护理记录对跌倒的描述确定为跌倒,按年龄、有无跌倒史、疾病种类、肢体肌力、发生意外的场所、用药等方面进行分析;所有结果均采用描述性统计学处理,如均数、百分数,找出神经内科患者跌倒的高危因素和高危人群。结果:年龄方面:≥70岁2例(18.2%),60~70岁7例(63.6%),50~60岁2例(18.2%);有跌倒史者2例(18.2%),无跌倒史者9例(81.8%);脑卒中11例(100%);陪护率100%;肢体肌力Ⅳ~Ⅴ级;厕所跌倒4例,走廊跌倒2例,床旁跌倒5例。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发生跌倒的频率较高,跌倒的发生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护士督导不到位及家属重视不够是目前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顽固性高血压(RHT)指用3种以上足量降压药(其中必需包括1项利尿剂),血压(BP)仍未降到〈140/90mmHg。发生率在30%~40%左右,主要是SBP控制不够好。RHT原因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